风轮装置及风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940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该风轮装置,导流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风腔以及出风口,叶轮组件位于风腔内,叶轮组件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导流壳体的侧壁分别与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相邻或相接触;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均停止工作,叶轮组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送风降温效果;模式二,制冷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降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实现冷风效果;模式三,加热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升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上升,实现热风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风扇,尤其涉及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


技术介绍

1、冷风扇不同于传统空调,没有压缩机这样一个高功率的设备,主要功耗设备就是风机,因此其耗电量几乎和普通的电风扇一样。而又加入了蒸发制冷这种技术,又比普通的电风扇制冷效果好。它也不像空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它没有室外机,底部装上滚轮,可以移动到家里的任何位置,使用比较方便。并且其结构简单,技术要求并不是太高,而且低耗电量、比电风扇制冷好、可以移动、价格还便宜,也正是它最大的优势。

2、目前市面上的冷风扇,多采用循环水泵不间断地把水箱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地喷淋在蒸发过滤层上,室外热空气进入蒸发降温介质,在蒸发降温介质celdek(特殊材料的蜂窝状过滤层,让降温效果更理想)内与水充分进行热量交换,水蒸发吸热而降温的清凉、清洁的空气由低噪音风机加压送入室内,使室内的热空气排到室外,从而达到室内降温的目的。

3、蒸发制冷的冷风扇,由于长期有水的存在,且不说加入的水的干净程度,就算是干净的,时间一长,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这个蒸发滤网就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在使用过程中,很大可能这些有害的病菌就会被吹到居室中,给家居环境的空气质量造成危害,威胁人们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冷风扇容易存在细菌滋生的问题,提供一种风轮装置及风扇。

2、一种风轮装置,包括导流壳体、叶轮组件、驱动电机、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所述导流壳体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风腔以及出风口,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风腔内,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相邻或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所述风腔内及其周围,所述制冷组件用于对所述风腔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3、本申请公开的风轮装置,通过在导流壳体的侧壁附近或者与侧壁相接触设置有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使得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单独工作时,均能与风腔的气流进行热量交换;优选地,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与导流壳体的外表面相接触,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具有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均停止工作,叶轮组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送风降温效果;模式二,制冷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降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下降,实现冷风效果;模式三,加热组件工作,使得导流壳体迅速升温,在风腔内的气流温度上升,实现热风效果。通过上述的结构,采用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实现冷风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冷风扇来说,无需让气流快速通过湿润的水帘的方式来进行降温,减少水资源消耗,而且避免水残留在风腔,降低滋生细菌的现象。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发热管,多个所述发热管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

5、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该加热组件为多个发热管且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发热管得电后能够迅速产生热量并传递至导流壳体,而且多根发热管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发热量,而且均匀传递至导流壳体上,避免热量单独聚集在一侧上,以使腔体内气流受热效率提高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呈u字型。

7、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呈u字型,增加发热管与导流壳体的发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沿所述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9、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发热管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获得热量传递,避免风腔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热风效果。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多个冷水管,多个所述冷水管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管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传导。

11、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制冷组件为多个冷水管间隔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具体地,冷水管通过水泵将水箱中的冷水在冷水管内实现循环,导致导流壳体的温度下降,进而风腔内形成的气流温度也随之下降,从而实现冷风效果;同时,通过多个冷水管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导流壳体的温度下降效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呈u字型。

13、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呈u字型,增加冷水管与导流壳体的散热传导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沿所述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5、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冷水管的长度方向与导流壳体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导流壳体沿着长度方向上均能散热传递,避免风腔内各处的气流存在温度不一或者差异较大的问题,影响冷风效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呈圆柱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对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的侧壁上。

17、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分布在导流壳体的侧壁上,使得进风口与出风口在导流壳体上的相对距离最远,气流从外部经进风口进入到风腔内,有足够的时间分别与加热组件或制冷组件发生热量传递,从而确保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制冷组件在所述导流壳体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且间隔分布。

19、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在导流壳体上的投影位于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且间隔分布,也就是加热组件和制冷组件分布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导流壳体的侧壁上,在不遮挡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的基础下,不仅能够确保风力的大小,同时能够实现满足要求的热风效果或冷风效果。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包括导风罩、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导风罩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风腔,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轴与所述上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二端转动轴穿过所述下端盖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21、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导风罩与上端盖、下端盖可拆卸连接,使得本申请的风轮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叶轮组件容易粘贴灰尘等杂物,通过上述的结构,便于导流壳体拆卸后对叶轮组件或导流壳体的清洗保养。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壳体还包括第一避震环和第二避震环,所述第一避震环和所述第二避震环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上,且所述第一避震环和所述第二避震环分别套设在所述叶轮组件的第一端转动轴和第二端转动轴上。

23、上述实施例中的风轮装置,进一步限定了叶轮组件上下两端的转动轴分别套设有第一避震环和第二避震环,通过上述的结构,提高叶轮组件相对导流壳体转动的稳定性,从而减低噪声,提高用户体验感。

24、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风轮装置;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水箱实现液体循环流转。

25、本申请公开的风扇,通过开启水泵功能,水箱中的液体不断抽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壳体(10)、叶轮组件(20)、驱动电机(30)、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所述导流壳体(10)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101)、风腔(102)以及出风口(103),所述叶轮组件(20)位于所述风腔(102)内,所述叶轮组件(20)与所述驱动电机(30)传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制冷组件(50)相邻或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40)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所述制冷组件(50)用于对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包括多个发热管(41),多个所述发热管(4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50)包括多个冷水管(51),多个所述冷水管(5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51)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管(51)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呈圆柱状,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3)相对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制冷组件(50)在所述导流壳体(1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出风口(103)和所述进风口(101)之间且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包括导风罩(11)、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所述导风罩(11)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端盖(12)和所述下端盖(13)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风腔(102),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与所述上端盖(12)转动连接,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二端转动轴穿过所述下端盖(13)与所述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还包括第一避震环(14)和第二避震环(15),所述第一避震环(14)和所述第二避震环(15)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端盖(12)和所述下端盖(13)上,且所述第一避震环(14)和所述第二避震环(15)分别套设在所述叶轮组件(20)的第一端转动轴和第二端转动轴上。

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水箱和水泵,所述水泵用于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水箱实现液体循环流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壳体(10)、叶轮组件(20)、驱动电机(30)、加热组件(40)和制冷组件(50),所述导流壳体(10)形成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101)、风腔(102)以及出风口(103),所述叶轮组件(20)位于所述风腔(102)内,所述叶轮组件(20)与所述驱动电机(30)传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40)和所述制冷组件(50)相邻或相接触,所述加热组件(40)用于产生热量辐射至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所述制冷组件(50)用于对所述风腔(102)内及其周围的气流进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40)包括多个发热管(41),多个所述发热管(4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50)包括多个冷水管(51),多个所述冷水管(51)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冷水管(51)通过水泵与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管(51)通过管体表面进行热量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壳体(10)呈圆柱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天育黄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瀚誉宏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