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及电磁炉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及电磁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16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及电磁炉,包括握持部和旋转卡合机构,旋转卡合机构内设有位置可上下切换的驱动轴头,握持部可转动的设置在驱动轴头上且与电磁炉的编码器传动连接,当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握持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磁炉应用了上述的开关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开关结构通过旋转卡合机构与握持部的配合,实现了在垂直方向的移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握持部来切换其位置。同时,复位件的设计使得握持部可轻松回复到原始位置,这种设计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及电磁炉


技术介绍

1、目前,市面上所售电磁炉操控方式大都采用按键式,普遍存在长期使用后失灵时效的问题。这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按键粘有菜汤或水等物质,导致操作信号无法被主控芯片接收操作失灵,或面板上设置的pet弹性鼓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机械疲劳以及油污腐蚀造成按键破裂或失效。而旋钮开关则不会由于以上因素导致失灵,但是现有的旋钮开关都高出面板表面,存在开关区域不易清洁,并易碰撞到损坏开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装配旋钮开关的电磁炉不易清洁,易误触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

2、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包括握持部和旋转卡合机构,所述旋转卡合机构内设有位置可上下切换的驱动轴头,所述握持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头上且与电磁炉的编码器传动连接,当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握持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

4、本专利技术的开关结构通过旋转卡合机构与握持部的配合,实现了在垂直方向的移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握持部来切换其位置。同时,复位件的设计使得握持部可轻松回复到原始位置,这种设计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将其应用于电磁炉中,使用时,握持部处于第一位置,凸出于电磁炉的平台,清洁时,握持部可隐藏于平台上以便于清洁,使得电磁炉的操作更加的便捷和可靠。

5、进一步的,旋转卡合结构还包括旋转轴体、限位座和复位件,限位座设有纵向两端相贯穿的安装腔,编码器位于安装腔内,驱动轴头、旋转轴体、复位件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编码器的输入轴上,驱动轴头和旋转轴体之间设有旋转驱动结构,旋转轴体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筋,安装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当驱动轴体位置上下切换时,旋转轴体被驱动同步升降并旋转,使第二限位筋移动至第一限位部的底部或离开第一限位部的底部,复位件为旋转卡合机构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6、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筋周向间隔布置,相邻的第一限位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驱动轴头的外壁周向布设有第一限位筋,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筋可沿第一限位槽纵向移动,当握持部处于第一位置,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筋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当握持部切换至第二位置,驱动轴头同步下降,使旋转轴体在旋转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旋转,并使第二限位筋移动至第一限位部的底部,当握持部从第二位置下降,旋转轴体被驱动旋转,使第二限位筋沿第一限位部的底部移动并进入第一限位槽。本方案中,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筋与第一限位槽配合,对驱动轴头、旋转轴体在握持部处于第一位置时进行轴向限位,当握持部下降,通过驱动轴头与旋转轴体配合,使第二限位筋脱离第一限位槽后,第一限位筋旋转移动至第一限位部下侧,通过第一限位部限制其向上位移,从而使握持部保持在第二位置,当握持部再次下降后,通过驱动轴头与旋转轴体配合,使第二限位筋旋转至第一限位槽内,此时,复位件可驱动旋转轴体向上复位。

7、进一步的,旋转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第一齿牙环设于驱动轴头的下周沿,第二齿牙环设于旋转轴体的上周沿,第一齿牙设有第一斜面,第二齿牙设有第二斜面,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的具有轴向预设偏移量,使旋转轴体下降时,第一斜面滑动顶压在第二斜面上,以驱动旋转轴体旋转地下降。

8、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定位平面,以及分别连接于定位平面两侧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相平行。

9、进一步的,第三斜面的底部与第四斜面的顶部高度持平。本方案中,握持部从第一位置下降时,第二限位筋从第一限位槽底部移动至第三斜面,再从第三斜面滑动至定位平面,握持部从第二位置下降时,第二限位筋从定位平面移动至第四斜面,再沿第四斜面滑动至第一限位槽。本方案使驱动轴头的移动更顺畅。

10、进一步的,第三斜面的底部与第四斜面的顶部高度持平。

11、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上设有纵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筋位于其底部时,第二齿牙的顶部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本方案中,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齿牙配合,对旋转轴体具有限位作用,限制握持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旋转轴体轴向转动。

12、进一步的,握持部、驱动轴头以及旋转轴体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编码器的输入轴上。

13、进一步的,握持部的内侧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接部,驱动轴头适配的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插合连接。

14、进一步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上设有中孔,并通过中孔套设在输入轴上。

15、进一步的,驱动轴头还包括环设于第二插接部上端的第一连接壁,以及自第一连接壁外周向下延伸的驱动部;旋转轴体包括向上凹的第三插接部、环设于第三插接部底部外周的第二连接壁以及自第二连接壁向上延伸的旋转部,

16、进一步的,第三插接部的内侧形成连接槽,复位件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输入轴上,并与连接槽相抵接。

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的电磁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磁炉其旋钮可通过按压的方式自由切换位置,从而凸出于其平台或隐藏于平台上,便于清洁且不易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和旋转卡合机构,所述旋转卡合机构内设有位置可上下切换的驱动轴头,所述握持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头上且与电磁炉的编码器传动连接,当所述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所述握持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所述旋转卡合结构还包括旋转轴体、限位座和复位件,所述限位座设有纵向两端相贯穿的安装腔,所述编码器位于安装腔内,所述驱动轴头、旋转轴体、复位件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编码器的输入轴上,所述驱动轴头和所述旋转轴体之间设有旋转驱动结构,所述旋转轴体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当所述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所述旋转轴体被驱动同步升降并旋转,使第二限位筋移动至第一限位部的底部或离开第一限位部的底部,所述复位件为旋转卡合机构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定位平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定位平面两侧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斜面的顶部高度持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设有纵向贯穿其两端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筋位于其底部时,所述第二齿牙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的内侧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插接部,所述驱动轴头适配的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上设有中孔,并通过中孔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头还包括环设于所述第二插接部上端的第一连接壁,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壁外周向下延伸的驱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的内侧形成连接槽,所述复位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槽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

10.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设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和旋转卡合机构,所述旋转卡合机构内设有位置可上下切换的驱动轴头,所述握持部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头上且与电磁炉的编码器传动连接,当所述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所述握持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所述旋转卡合结构还包括旋转轴体、限位座和复位件,所述限位座设有纵向两端相贯穿的安装腔,所述编码器位于安装腔内,所述驱动轴头、旋转轴体、复位件自上而下依次套设在编码器的输入轴上,所述驱动轴头和所述旋转轴体之间设有旋转驱动结构,所述旋转轴体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当所述驱动轴头位置上下切换时,所述旋转轴体被驱动同步升降并旋转,使第二限位筋移动至第一限位部的底部或离开第一限位部的底部,所述复位件为旋转卡合机构提供向上的复位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设有定位平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定位平面两侧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旋钮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斜面的顶部高度持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振豪吴启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特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