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结构及移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150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技术属于直线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油结构及移动模组。注油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相对两端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插接在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所述第二插接管插接在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该注油结构可以将润滑油输入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且该注油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拆装操作简单,从而便于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检修。另外,该注油结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直线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注油结构及移动模组


技术介绍

1、线性模组是一种直线传动装置,广泛的应用于自动化工业领域,用于实现直线运动的装置。目前市场上的线性模组,主要有直线轴承、光轴、线性导轨与滚珠丝杠、同步带等传动组合,通过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引导一平台实现直线往复移动,从而实现位置控制与传动控制。

2、直线模组在高速运动过程中,其内部的传动机构需要采用润滑油进行润滑,以保证直线模组运行的平稳性。现有技术中,直线模组虽然设置有注油通道,但是注油通道存在着结构复杂、检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直线模组的注油通道存在着结构复杂、检修困难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注油结构及移动模组。

2、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油结构,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相对两端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插接在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所述第二插接管插接在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

3、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环形凹槽。

4、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出油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油孔的中心线垂直。

5、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插接管插接在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所述第二插接管插接在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所述进油孔通过所述第一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所述进油孔还通过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从而该注油结构可以将润滑油输入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且该注油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拆装操作简单,从而便于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检修。另外,该注油结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模组,包括驱动组件、载体组件、第一滑块、底座、导轨以及上述的注油结构,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间隔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载体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

7、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载体组件,且用于驱动所述载体组件沿所述导轨移动;

8、所述载体组件上设有注油通道,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油道;

9、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载体组件上,且所述注油通道连通所述进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油道中,且所述第一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插接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油道中,且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油道。

10、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螺母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丝杆,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载体组件安装在所述螺母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

11、所述螺母上还设有第三油道,所述注油通道还连通所述第三油道。

12、可选地,所述载体组件包括块体、套接在所述块体上的套盖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块体的棍体组件,所述棍体组件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注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块体上,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螺母上。

13、可选地,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以及所述螺母均安装在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上,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连接块的顶面上;

14、所述注油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块体上的第一注油道和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二注油道,所述第一注油道连通所述第二注油道;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连接块上,且所述进油孔连通所述第二注油道。

15、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柔性带和设有内部空间的座体,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柔性带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所述座体;

16、所述棍体组件依次间隔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棍体、第二棍体、第三棍体以及第四棍体;所述第一棍体和所述第四棍体均与所述柔性带的顶面抵接,所述第二棍体和所述第三棍体均与所述柔性带的底面抵接。

17、可选地,所述柔性带盖合在所述座体上。

18、可选地,所述移动模组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载体组件上的感应片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两个感应器,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感应器相对设置。

19、本技术中,润滑油通过载体组件上的注油通道流入到所述进油孔中,所述进油孔中的一部分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出油孔流入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一滑块进行润滑和降温;所述进油孔中的一部分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二出油孔流入所述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从而可以对所述第二滑块进行润滑和降温;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组件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且该注油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以及载体组件之间的拆装操作简单,从而便于对该移动模组的检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相对两端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插接在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所述第二插接管插接在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出油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油孔的中心线垂直。

4.一种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载体组件、第一滑块、底座、导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注油结构,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间隔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载体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螺母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丝杆,所述螺母套接在所述丝杆上,所述载体组件安装在所述螺母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包括块体、套接在所述块体上的套盖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块体的棍体组件,所述棍体组件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注油通道设置在所述块体上,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螺母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以及所述螺母均安装在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上,所述块体安装在所述连接块的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柔性带和设有内部空间的座体,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柔性带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所述座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盖合在所述座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组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载体组件上的感应片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两个感应器,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感应器相对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相对两端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二插接管上设有连通所述进油孔的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一插接管插接在第一滑块的第一油道中,所述第二插接管插接在第二滑块的第二油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插接管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出油孔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第一出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油孔的中心线垂直。

4.一种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载体组件、第一滑块、底座、导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注油结构,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间隔滑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载体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螺母以及转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俊邱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霭瑞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