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10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取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加入试管中,接着加入待测油样混合,置于4~6℃下震荡反应后取上层溶液备用;选取层析柱并填充硅胶作为固定相,接着加入上层溶液,用丙酮‑石油醚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加入二甲胺乙醇溶液,在温度为15~35℃的条件下搅拌得到混合液;取混合液加入氯仿混合,置于振荡器中震荡后再静置,取下层溶液作为待测液;向待测液中加入甲壳蓝蛋白进行检测,还可以将添加有甲壳蓝蛋白的待测液加热,或调节pH,或缓慢加入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根据待测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是否含有茶叶籽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别油茶籽油中的茶叶籽油,解决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难于鉴别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油掺假鉴别,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1、油茶籽,又称茶籽( camellia oleifera abel.)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果实,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也是我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从油茶籽中提取的油脂为油茶籽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十分接近,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籽油产量占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量的8%,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销量前十位的品类。

2、茶叶籽( camellia sinensis o.ktze)是山茶科植物茶的果实,即茶叶树的果实,为茶叶生产的副产品,从茶叶籽中提取的油脂即茶叶籽油。

3、油茶籽呈圆形、椭圆形或者菱形,茶叶籽主要呈圆形,部分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将茶叶籽冒充油茶籽或在油茶籽中按一定比例掺入茶叶籽,更有甚者,将低温冷榨处理后的茶叶籽油按照不同比例掺入油茶籽油中,由于茶叶树与山茶树是同目、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所得到的茶叶籽油和山油茶籽油在外观颜色等方面十分相似,并且茶叶籽油清淡的风味使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导致茶叶籽油不易被发现,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还阻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别油茶籽油中的茶叶籽油,解决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难于鉴别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1)取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加入试管中,接着加入待测油样混合,然后置于4~6℃下震荡反应13~15h,接着取上层溶液备用;

5、(2)选取3cm×40cm层析柱,向所述层析柱中填充硅胶作为固定相,接着向层析柱中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上层溶液2~5g,用丙酮-石油醚溶液洗脱;

6、(3)收集步骤(2)中洗脱后得到的洗脱液并置于恒温反应器中,加入二甲胺乙醇溶液,然后在温度为15~35℃的条件下搅拌1~2h得到混合液;

7、(4)取步骤(3)中得到的混合液置于试管中,接着加入氯仿混合,然后置于振荡器中震荡5min,接着静置后取下层溶液作为待测液置于试管中备用;

8、(5)取步骤(4)中得到的待测液,向待测液中加入甲壳蓝蛋白,若待测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则待测油样中不含有茶叶籽油;若待测液的颜色变成蓝色,则按照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处理:

9、方式a:将待测液加热至85℃以上,若待测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橙色或者红色时,说明待测油样中含有茶叶籽油;

10、方式b:向待测液中加入ph调节剂调节待测液的ph值至4以下,若待测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成橙色或者红色时,说明待测油样中含有茶叶籽油;

11、方式c:向待测液中缓慢加入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若待测液的蓝色明显变浅或变成红色时,说明待测油样中含有茶叶籽油。

12、本专利技术是利用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中的酯类组成不同,通过提取和检测茶叶籽油中特有的酯类组分来鉴别茶籽油中是否添加有茶叶籽油,具体是将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加入至待测油样中混合反应,使得茶叶籽油中特有的酯类组分水解得到水解产物,同时在4~6℃下震荡处理有利于酯类水解得到水解产物,反应完成后静置得到含有水解产物的上层溶液,接着将其加入至层析柱并用丙酮-石油醚进行洗脱进而分离得到含有水解产物的洗脱液,然后向洗脱液中加入二甲胺乙醇溶液进行处理后再加入氯仿提取得到含有水解产物的待测液,向待测液中加入甲壳蓝蛋白后,甲壳蓝蛋白会与水解产物结合会使得待测液变色,若待测液不变色,说明没有从茶籽油中提取和分离得到茶叶籽油的酯类对应的水解产物,进而说明茶籽油中不含有茶叶籽油,若待测液变成蓝色,则大概率说明待测液中含有水解产物,然后再采用加热、调节ph、加入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待测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即可明确说明待测液中含有茶叶籽油的酯类对应的水解产物,所以可以由此判断油茶籽油中夹带有茶叶籽油。

13、本专利技术向洗脱液中加入二甲胺乙醇溶液进行处理可以促进上述水解产物与后续的甲壳蓝蛋白结合使得待测液变色,从而有利于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加热、降低ph值可以破坏水解产物结构,从而使得待测液变色,向待测液中添加硫酸铜或硫酸铁溶液,加入的fe3+和cu2+能够对水解产物结构产生明显破坏作用,从而使得待测液变色。

14、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是按照每1l甲醇中添加0.02~0.03mol的氢氧化钠的比例配制得到的。控制氢氧化钠的浓度有利于促进茶叶籽油的酯类水解得到水解产物,因为浓度低于0.02mol/l时反应不完全,但浓度高于0.03mol/l时水解产物的异构化严重。

1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硅胶的粒径为200~300目;所述丙酮-石油醚溶液是将丙酮和石油醚混合得到的,所述丙酮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70:30。

16、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和待测油样的体积比为50:1。

17、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向所述层析柱中填充的硅胶的用量为60~150g。

18、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二甲胺乙醇溶液是将二甲胺加入至乙醇中得到的,所述二甲胺和乙醇的体积比为85:15。

19、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乳酸、乙酸中的任意一种。

20、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硫酸铜溶液中的cu2+浓度为(0.2~1.0mmol)/100ml,所述硫酸铁溶液中的fe3+浓度为(0.2~1.0mmol)/100ml。

21、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根据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成分对比,找出茶叶籽油的特有成分,接着采用层析柱洗脱方式将其分离至洗脱液中,然后加入氯仿进行提取得到待测液,向待测液中加入甲壳蓝蛋白或者结合加热、调节ph、加入硫酸铜或加入硫酸铁等方式进行处理,观察待测液的颜色变化即可以判断待测油样中是否含有茶叶籽油,其检测茶叶籽油的浓度下限至10%以下,实现了油茶籽油中茶叶籽油的快速、准确的鉴别,解决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难于鉴别的问题,有利于规范油茶产品市场,促进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是按照每1L甲醇中添加0.02~0.03mol的氢氧化钠的比例配制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胶的粒径为200~300目;所述丙酮-石油醚溶液是将丙酮和石油醚混合得到的,所述丙酮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7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和待测油样的体积比为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向所述层析柱中填充的硅胶的用量为60~15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二甲胺乙醇溶液是将二甲胺加入至乙醇中得到的,所述二甲胺和乙醇的体积比为85: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乳酸、乙酸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硫酸铜溶液中的Cu2+浓度为(0.2~1.0mmoL)/100mL,所述硫酸铁溶液中的Fe3+浓度为(0.2~1.0mmoL)/100m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是按照每1l甲醇中添加0.02~0.03mol的氢氧化钠的比例配制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胶的粒径为200~300目;所述丙酮-石油醚溶液是将丙酮和石油醚混合得到的,所述丙酮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7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和待测油样的体积比为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籽油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文覃荣黎贵卿汤星月杨素华邱米关继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