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954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涉及油墨搅拌装置技术领域,该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及固定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环绕搅拌轴的一片内螺旋叶与一对外螺旋叶,搅拌轴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自上而下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杆,用于连接搅拌轴和外螺旋叶。本技术提供的搅拌装置由于在搅拌轴上设置了一片内螺旋叶和一对外螺旋叶,电机转动时,会带动搅拌轴和内外螺旋叶一起转动,使得油墨大幅度由下到上整体翻滚搅拌,避免了油墨局部过热,提高了搅拌效率和质量。搅拌轴加旋转轴的两段式设计,使得搅拌轴可以单独拆卸清洗,也方便进行调油轴的更换,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墨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手机玻璃制造行业中,需要对玻璃表面进行油墨丝印。油墨丝印工序中需要使用高粘度的油墨,粘度值约为70000pa.s,油墨的搅拌是利用油墨搅拌轴来实现的。现有的高粘度油墨搅拌轴的结构是在轴的末端连接圆盘,沿圆盘的外边缘设置上下交错的矩形搅拌齿,搅拌齿的高度为20mm。该搅拌轴仅能对搅拌齿附近的油墨进行搅拌,无法对油墨进行大范围的均匀搅拌,搅拌速度设定为1100转/分时,需要搅拌40分钟,导致部分油墨发热,影响电阻值,电阻值的良率为0%。玻璃经过油墨丝印之后,会进行电导测试,如果油墨搅拌不均匀,影响了电阻值,电导测试结果将不符合质量要求。因此,现有的高粘度油墨搅拌轴搅拌效率低,且搅拌出的油墨品质差,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高粘度油墨搅拌轴搅拌效率低、搅拌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该油墨搅拌装置在对高粘度油墨进行搅拌时,具有搅拌效率高,搅拌质量好的优点。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及固定在搅拌轴1上的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包括环绕搅拌轴的一片内螺旋叶3与一对外螺旋叶41、42,搅拌轴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自上而下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杆2,用于连接搅拌轴1和外螺旋叶41、42。

3、优选的,所述一对外螺旋叶41、42的螺旋方向相反。

4、优选的,所述内螺旋叶3的最内侧边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外螺旋叶41、42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5、优选的,所述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宽度均与搅拌轴1的直径相同,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厚度相同,搅拌轴1的直径为内外螺旋叶厚度的7-8倍。

6、优选的,所述搅拌轴1通过螺牙连接到旋转轴6,旋转轴6通过键槽61连接到搅拌机。

7、优选的,所述外螺旋叶41、42旋转体的外侧直径和高度相等。

8、优选的,所述外螺旋叶41、42的外侧直径是搅拌桶内侧直径的0.5-0.6倍,外螺旋叶41、42旋转体的高度是搅拌桶高度的0.4-0.5倍。

9、优选的,所述内螺旋叶3的外侧直径是搅拌轴1直径的2.5-3.5倍,外螺旋叶41、42的外侧直径是搅拌轴1直径的6-7倍。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2有三根,分别位于外螺旋叶41、42的顶端、中端和末端,支撑杆2为圆柱形结构,其中,位于外螺旋叶41、42顶端和末端的支撑杆2直径相同,数值为搅拌轴1直径的0.5-0.6倍,位于外螺旋叶41、42中端的支撑杆2的直径为搅拌轴1直径的0.3-0.4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由于在搅拌轴上设置了一片内螺旋叶和一对外螺旋叶,电机转动时,会带动搅拌轴和内外螺旋叶一起转动,3片螺旋叶与现有技术的搅拌叶相比,有效增大了搅拌叶与油墨的接触面积和范围,方向相反的一对外螺旋叶进一步增强了搅拌时油墨的流动性,使得油墨大幅度由下到上整体翻滚搅拌,避免了油墨局部过热,提高了搅拌效率和质量。搅拌轴加旋转轴的两段式设计,使得搅拌轴可以单独拆卸清洗,也方便进行调油轴的更换,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及固定在搅拌轴(1)上的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环绕搅拌轴的一片内螺旋叶(3)与一对外螺旋叶(41、42),搅拌轴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自上而下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杆(2),用于连接搅拌轴(1)和外螺旋叶(41、42);所述一对外螺旋叶(41、4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搅拌轴(1)通过螺牙连接到旋转轴(6),旋转轴(6)通过键槽(61)连接到搅拌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叶(3)的最内侧边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外螺旋叶(41、42)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宽度均与搅拌轴(1)的直径相同,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厚度相同,搅拌轴(1)的直径为内外螺旋叶厚度的7-8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叶(41、42)旋转体的外侧直径和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叶(41、42)的外侧直径是搅拌桶内侧直径的0.5-0.6倍,外螺旋叶(41、42)旋转体的高度是搅拌桶高度的0.4-0.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叶(3)的外侧直径是搅拌轴(1)直径的2.5-3.5倍,外螺旋叶(41、42)的外侧直径是搅拌轴(1)直径的6-7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有三根,分别位于外螺旋叶(41、42)的顶端、中端和末端,支撑杆(2)为圆柱形结构,其中,位于外螺旋叶(41、42)顶端和末端的支撑杆(2)直径相同,数值为搅拌轴(1)直径的0.5-0.6倍,位于外螺旋叶(41、42)中端的支撑杆(2)的直径为搅拌轴(1)直径的0.3-0.4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及固定在搅拌轴(1)上的搅拌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环绕搅拌轴的一片内螺旋叶(3)与一对外螺旋叶(41、42),搅拌轴的主体上还设置有自上而下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杆(2),用于连接搅拌轴(1)和外螺旋叶(41、42);所述一对外螺旋叶(41、4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搅拌轴(1)通过螺牙连接到旋转轴(6),旋转轴(6)通过键槽(61)连接到搅拌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叶(3)的最内侧边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搅拌轴(1)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所述支撑杆(2)与外螺旋叶(41、42)之间通过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式油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宽度均与搅拌轴(1)的直径相同,内螺旋叶(3)与外螺旋叶(41、42)的厚度相同,搅拌轴(1)的直径为内外螺旋叶厚度的7-8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强张云辉饶生华
申请(专利权)人: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