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92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吸能盒以及车辆。吸能盒包括壳体以及加强筋。壳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加强筋设于容纳腔中并将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缓冲腔,加强筋连接于安装板以及连接板之间。其中,壳体与加强筋为一体成型结构。吸能盒中通过设置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围合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容纳腔中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壳体结构强度,进一步保证吸能效果。壳体与加强筋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吸能盒结构的集成度,连接板代替原有结构的封板,简化了安装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能盒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驾驶体验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常规的车辆中,下车体的车架前段设置有防撞梁,用于减轻车辆前部受到的碰撞,对车辆形成防护作用。防撞梁和下车体的前纵梁之间通过吸能盒连接,吸能盒的结构决定了从防撞梁传递至前纵梁的能量。大多数的吸能盒通过与封板焊接,然后封板再与前纵梁连接的方式,实现吸能盒与前纵梁之间的连接。但是,上述的结构制造和装配工艺较复杂,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效率,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吸能盒以及车辆,能够提高吸能盒与前纵梁之间连接结构的集成度,简化安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能盒,包括壳体以及加强筋。壳体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加强筋设于容纳腔中并将容纳腔划分为多个缓冲腔,加强筋连接于安装板以及连接板之间。其中,壳体与加强筋为一体成型结构。

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加强筋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4、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第一弧形筋以及第二弧形筋,第一弧形筋以及第二弧形筋的弯折方向相反。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多个加强筋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上加强板以及下加强板,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上加强板以及下加强板连接于安装板,上加强板上设有上安装孔,下加强板上设有下安装孔。

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的边缘向外延伸,且凸出于第一侧板背离容纳腔的表面形成安装部,连接孔设于安装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盒用于安装至车辆的防撞梁,吸能盒的安装板朝向防撞梁设置,连接板用于连接车辆的纵梁,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沿防撞梁长度方向设置。

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吸能盒,吸能盒用于设置于车辆的门槛梁内。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盒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设于连接板的连接孔中,紧固件用于将壳体安装至门槛梁的内板。

1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通过设置连接板、第一侧板、安装板以及第二侧板围合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容纳腔中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壳体结构强度,进一步保证吸能效果。壳体与加强筋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吸能盒结构的集成度,连接板代替原有结构的封板,提高了连接强度,并且简化了安装的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13、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2)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10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2)包括第一弧形筋(109)以及第二弧形筋(114),所述第一弧形筋(109)以及所述第二弧形筋(114)的弯折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06)沿第一方向(X)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102)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上加强板(110)以及下加强板,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所述上加强板(110)以及所述下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05),所述上加强板(110)上设有上安装孔(111),所述下加强板上设有下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3)的边缘向外延伸,且凸出于所述第一侧板(104)背离所述容纳腔(107)的表面形成安装部(113),所述连接孔(108)设于所述安装部(1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用于安装至车辆的防撞梁,所述吸能盒(1)的安装板(105)朝向所述防撞梁设置,所述连接板(103)用于连接车辆的纵梁,所述第一侧板(10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06)沿所述防撞梁长度方向设置。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1),所述吸能盒(1)用于设置于车辆的门槛梁(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的第一侧板(10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06)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Z)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1)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于连接板(103)的连接孔(108)中,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壳体(101)安装至所述门槛梁(5)的内板(5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2)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加强筋(10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2)包括第一弧形筋(109)以及第二弧形筋(114),所述第一弧形筋(109)以及所述第二弧形筋(114)的弯折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04)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06)沿第一方向(x)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102)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上加强板(110)以及下加强板,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所述上加强板(110)以及所述下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05),所述上加强板(110)上设有上安装孔(111),所述下加强板上设有下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1),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罗杰阮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时代新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