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8514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包括:半导体层、沟槽栅结构、体区、源区、层间介质层及源极,其中沟槽栅结构包括沟槽、第一介电层、第一屏蔽栅层、隔离层、栅介质层、栅导电层、第二介电层及第二屏蔽栅层,栅导电层位于第一屏蔽栅层及第二屏蔽栅层之间;体区位于半导体层上表层;源区位于体区上表层;层间介质层位于半导体层的上方且覆盖第二屏蔽栅层的显露表面,且层间介质层中设有显露体区的接触孔;源极填充接触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器件中沟槽栅结构的改进,并于半导体层上表层设置掺杂层和增加源区的掺杂浓度,实现了降低器件导通电阻的同时提升器件的击穿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屏蔽栅沟槽型mos管(shielding gate trench mosfet,sgt mos)作为一种功率mosfet器件,通过引入屏蔽栅电极降低器件栅漏交叠面积,降低了栅漏电容,提高了开关速度,降低了器件动态损耗,进而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如图1所示,为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包括半导体层01、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011、沟槽栅结构02、沟槽021、介电层022、屏蔽栅层023、隔离层024、栅介质层025、栅导电层026、第二导电类型体区03、第一导电类型源区04、层间介质层05、接触孔051、接触区052以及源极06,其中沟槽栅结构的上层多晶硅为栅导电层,下层为屏蔽栅层,屏蔽栅层与源极短接,即由于常规的sgt mos管从上到下分别是n+型的源区,p-型的体区,n-型外延层,对该种器件结构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同时进行优化较为困难,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时,则需要提升器件的掺杂浓度,这样会导致器件的击穿电压降低;而提升器件的击穿电压时,则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的上表层还设有第一导电类型掺杂层,所述体区位于所述掺杂层的上表层,且所述掺杂层的底面高于所述沟槽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的掺杂浓度范围为1x1014 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的上表层还设有第一导电类型掺杂层,所述体区位于所述掺杂层的上表层,且所述掺杂层的底面高于所述沟槽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掺杂层的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层的掺杂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的掺杂浓度范围为1x1014 cm-3~1x1017 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还覆盖所述半导体层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栅沟槽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介电层的厚度,所述栅介质层的厚度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宇
申请(专利权)人:瑶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