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479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技术属于汽轮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半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输送带,将从汽轮机拆卸下来清洗后待检测的零部件放置到第一输送带上,在第一推料组件的作用下推至半环形输送带上,通过视觉相机进行视觉检测,检测完成后,根据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有缺陷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推料组件将有缺陷的零部件推至第二输送带,没有缺陷的零部件则通过半环形输送带回到第一输送带,从而实现有缺陷和无缺陷零部件的分离,有缺陷的零部件直接进行更换,无缺陷的零部件则直接回装,以此保证缺陷零件能够有效被检测出来,从而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轮机,特别涉及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2、汽轮机在多年使用后,如申请人使用的n3-2.35、qfk-k3-2汽轮发电机组已使用14年,部门参数已达不到出厂设定,且机组轴封存在漏气过大现象,不符合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导致设备损耗大,发电效率降低,为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从汽轮机的维修保养层面出发,对提高汽轮发电机组寿命进行研发,以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

3、经研究发现,在定期保养时,汽轮机中的主轴承、推力轴承及油挡等零件是否磨损是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这些零件的好坏会严重汽轮机的性能。当下,在进行缺陷检测时,技术人员通常根据经验采用目测的方式进行,目测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发现这些零件的缺陷,导致受损零件不能及时更换,影响设备的正常高效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以基于视觉检测技术,采用工业相机对易损零件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缺陷零件能够有效被检测出来,从而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半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输送带,所述半环形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下方,在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体的侧面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盖体内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口,在所述检测口的上方设置有视觉相机,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推料组件,所述盖体内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第二推料组件。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料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推板以及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第二推板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板。

6、进一步地,所述半环形输送带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三推料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推料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气缸以及第三推板,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三推板。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所述第一配电箱与所述第一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以及第三推料组件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以及第三推料组件提供电能。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所述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配电箱的外侧,所述第二配电箱与所述视觉相机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电箱的外侧固定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视觉相机,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料组件。

11、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板上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门状挡板。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均对应设置一个接料框。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将从汽轮机拆卸下来清洗后待检测的零部件放置到第一输送带上,在第一推料组件的作用下推至半环形输送带上,通过视觉相机进行视觉检测,检测完成后,根据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有缺陷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推料组件将有缺陷的零部件推至第二输送带,没有缺陷的零部件则通过半环形输送带回到第一输送带,从而实现有缺陷和无缺陷零部件的分离,有缺陷的零部件直接进行更换,无缺陷的零部件则直接回装,以此保证缺陷零件能够有效被检测出来,从而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产量,增加企业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半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输送带,所述半环形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下方,在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体的侧面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盖体内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口,在所述检测口的上方设置有视觉相机,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推料组件,所述盖体内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第二推料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料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推板以及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第二推板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三推料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推料组件包括第三伸缩气缸以及第三推板,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三推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配电箱,所述第一配电箱与所述第一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以及第三推料组件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推料组件、第二推料组件以及第三推料组件提供电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配电箱,所述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配电箱的外侧,所述第二配电箱与所述视觉相机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电箱的外侧固定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视觉相机,所述控制组件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料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上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门状挡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侧均对应设置一个接料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半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输送带,所述半环形输送带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二输送带设置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下方,在所述半环形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盖体的侧面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盖体内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盖体的上方设置有检测口,在所述检测口的上方设置有视觉相机,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推料组件,所述盖体内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第二推料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料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推板以及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位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一推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料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气缸、第二推板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对应所述通孔位置固设于所述半环形输送带,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推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零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