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13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5
本技术属于气体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包括底盘和储气罐,底盘上设置有容积泵,容积泵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源,容积泵的出口连接有出液管道一,出液管道一的另一端与储气罐连接,三通进液管与容积泵的进口处设置有辅助管道,辅助管道上设置有辅助泵组,辅助泵组的进口连接有用于吸取冷水的进液接头,本技术通过辅助泵组将会通过吸液管抽取外部的冷水,送入到容积泵内,从而对容积泵进行降温,并且该冷水将会通过出液管道一送入储气罐内,然后在通过辅助管道回流至容积泵内,实现水循环效果,防止容积泵温度过高损坏,该结构简单,大大节约了成本,缩小了该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输送装置,特指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1、用于气液一起输送的装置通常称为气液混输装置,主要用于石油石化等行业或领域。

2、如中国技术,公告号为cn213574874u,公开的星旋式气液混输泵组合撬装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方设有混输泵和回油装置;所述混输泵的进口端连接有进口管路,混输泵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路与回油装置相连通;所述回油装置的下端设有排水阀,回油装置的底端设有回油装置排污阀,回油装置的上端设有放空阀;所述排水阀外连接有出口管路;所述进口管路和回油装置之间设有回油管路。

3、设备整体采用撬装模块,现场安装更换方便,维护成本低,但需增加风机和散热器,实现降温功能,该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还需对该结构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通过液冷,解决结构复杂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包括底盘和储气罐,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容积泵,容积泵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源,容积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包括底盘(1)和储气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容积泵(3),容积泵(3)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源(4),容积泵(3)的进口设置有三通进液管(5),三通进液管(5)连接有进液管道(6),所述容积泵(3)的出口连接有出液管道一(7),出液管道一(7)的另一端与储气罐(2)连接,三通进液管(5)与容积泵(3)的进口处设置有辅助管道(8),辅助管道(8)的另一端与储气罐(2)连接,辅助管道(8)上设置有辅助泵组(9),辅助泵组(9)的进口设置有用于连接吸液管的进液接头(10),所述容积泵(3)还连接有泄压主管(11),储气罐(2)的上端设置有出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包括底盘(1)和储气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设置有容积泵(3),容积泵(3)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工作的动力源(4),容积泵(3)的进口设置有三通进液管(5),三通进液管(5)连接有进液管道(6),所述容积泵(3)的出口连接有出液管道一(7),出液管道一(7)的另一端与储气罐(2)连接,三通进液管(5)与容积泵(3)的进口处设置有辅助管道(8),辅助管道(8)的另一端与储气罐(2)连接,辅助管道(8)上设置有辅助泵组(9),辅助泵组(9)的进口设置有用于连接吸液管的进液接头(10),所述容积泵(3)还连接有泄压主管(11),储气罐(2)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出气口上安装有泄压阀(12),泄压主管(11)的另一端泄压阀(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道(6)上沿进液方向依次设置有总闸阀(13)、大颗粒杂质过滤器(14)、止回阀一(15)和压力表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道一(7)上沿出液方向依次设置有压力表二(17)、流量计一(18)和止回阀二(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混输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道(8)的另一端与储气罐(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仁林刘骁魏陈科孟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大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