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运输单元制造技术_技高网

运输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99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公开了一种用于带条的运输单元,该带条具有芯线端部套筒,这些芯线端部套筒应当被输送到自动压接机中。运输单元具有基体,在该基体中形成套筒通道,带条通过该套筒通道借助于运输凸耳逐步地沿进给方向能运动。运输凸耳在运输棘爪上形成,该运输棘爪可枢转地铰接在运输滑块上。运输滑块平行于套筒通道地引导并且优选地借助于耦联装置和主弹簧振荡地能驱动。运输凸耳以横向于进给方向和横向于套筒通道的力分别挤到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此外,带条可以借助于两个保持凸耳沿与进给方向相反的回拉方向支撑。两个保持凸耳形成在相应的保持棘爪上,其相应的枢转轴承与基体固定。两个保持凸耳以相应的力横向于进给方向和套筒通道挤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输单元,该运输单元可以安装在自动压接机中并且该运输单元用于逐步地运输具有芯线端部套筒的带条。


技术介绍

1、公开文本de 197 37 148a1示出一种这样的运输单元。在振荡驱动的运输滑块上铰接有运输棘爪,该运输棘爪的枢转轴承与运输滑块一起振荡。运输棘爪的进给凸耳连接在相应的芯线端部套筒上,从而该芯线端部套筒单个地从运输单元的通道中推出。为此进给凸耳具有贴靠区域,该贴靠区域垂直于进给方向定向,从而在进给运动时进给凸耳保持贴靠在芯线端部套筒上并且可靠地在进给方向上运输该芯线端部套筒。在此,整个带条被拉紧。进给凸耳的另一侧这样设计,使得该侧在运输滑块逆着进给方向指向的返回运动时从相邻的芯线端部套筒滑落并且不拉回该芯线端部套筒。

2、在公开文本de 197 14 964c1中公开了用于相同目的运输单元。除了运输棘爪外,该运输单元还具有原则上类似工作的止动棘爪,该运输棘爪的枢转轴承与运输滑块(滑块)一起振荡,该止动棘爪的凸耳(凸起)同样埋入各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止动棘爪与运输棘爪不同地铰接在运输单元的基体上。止动棘爪的凸耳具有贴靠区域,该贴靠区域垂直于进给方向定向,并且在运输棘爪的运输凸耳的反拉运动时保持贴靠在相关的芯线端部套筒上并且可靠地保持该芯线端部套筒。在此,保持整个带条。凸耳的另一侧这样设计,使得该侧在运输凸耳的进给运动时从相邻的芯线端部套筒滑落并且不保持该芯线端部套筒。

3、在de 197 14 964c1的附图中示出的安装位置中,止动棘爪布置在芯线端部套筒的上方。止动棘爪的长臂从其枢转轴承延伸到待保持的芯线端部套筒。这种长臂的重力通过弹簧来增强。由此运输单元不适用于相反的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中,止动棘爪应该从下方埋入到芯线端部套筒之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止动棘爪的长臂减小了使凸耳埋入的力。更一般地说,这种运输单元的缺点在于,唯一的止动棘爪的功能与运输单元的安装位置有关。


技术实现思路

1、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运输单元,在不同的安装位置中改善了该运输单元的保持功能。

2、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运输单元解决。

3、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4、要求保护的运输单元具有基体,在该基体中形成套筒通道,具有芯线端部套筒的带条通过该套筒通道借助于运输凸耳逐步地沿进给方向能运动。运输凸耳在运输棘爪上形成,该运输棘爪借助于枢转轴承可枢转地铰接在运输滑块上。运输滑块平行于套筒通道地引导并且优选地借助于耦联装置(例如销)和主弹簧振荡地能驱动。运输凸耳以横向于进给方向和横向于套筒通道的力分别挤到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此外,带条可以借助于第一保持凸耳沿与进给方向相反的回拉方向支撑。第一保持凸耳形成在第一保持棘爪上,该第一保持棘爪的第一枢转轴承与基体固定。第一保持凸耳也以横向于进给方向和套筒通道的力分别挤到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带条也可以借助于第二保持凸耳沿回拉方向支撑,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耳形成在第二保持棘爪上,所述第二保持棘爪的第二枢转轴承同样与基体固定。第二保持凸耳也以横向于进给方向和套筒通道的力分别挤到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运输单元改善了在不同的安装位置中的保持功能。

5、保持棘爪的保持凸耳以本身由de 197 14 964c1公开的方式具有贴靠区域,该贴靠区域垂直于进给方向定向并且在运输凸耳的反拉运动中保持贴靠在相关的芯线端部套筒上并且可靠地保持该芯线端部套筒。在此,保持整个带条。两个保持凸耳的相应另一侧设计成,使得该另一侧在运输凸耳的进给运动时从相邻的芯线端部套筒滑落并且不保持该芯线端部套筒。

6、当两个保持棘爪关于套筒通道彼此相对时,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运输单元进一步改善了在不同的安装位置中的保持功能。

7、在de 197 14 964c1中,沿引入方向的唯一的止动棘爪的枢转运动利用止动棘爪的延长部限定,其与凸耳相邻地构成并且其支撑在芯线端部套筒的领圈上。由此得到止动棘爪的保持功能与芯线端部套筒的领圈的直径的相关性。与此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是,从保持凸耳到保持棘爪的其余部分的过渡简单地镰刀形地设计,以便实现保持功能与芯线端部套筒的领圈的直径的独立性。为此,对于每个保持棘爪优选的是用于限制沿引入方向的枢转运动的与基体固定的止挡,保持棘爪的相应延长部可以贴靠在该止挡上,该延长部关于枢转轴承形成在保持棘爪的与保持凸耳相对的侧面上。

8、为了长的使用寿命和为了精确性的原因,特别优选的是,整个运输单元由金属制成。

9、保持凸耳和/或运输凸耳的力在装置技术上可以简单地由其自身的重力或由相应棘爪的重量区段的重力产生。重量区段可以是棘爪和/或凸耳的自重。

10、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运输单元在自动压接机中安装在安装位置中,在该安装位置中,芯线端部套筒水平地运动穿过套筒通道。

11、如果相关的凸耳在运输单元的优选安装位置中应该从下方挤压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则必须在棘爪的与凸耳相对的延长部上形成相对于枢转轴承的重量区段。相反,如果凸耳在运输单元的优选安装位置中应该从上面挤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则在重量区段的情况下该重量区段必须相对于枢转轴承形成在棘爪的区域上,凸耳也形成在该区域上。

12、为了确保棘爪可靠地并且与优选的安装位置无关地引入到芯线端部套筒之间,特别优选的是,相应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借助于作用在相应棘爪上的弹簧产生。在两个保持棘爪的情况下,该弹簧支撑在与基体固定的弹簧设备上,在运输棘爪的情况下弹簧支撑在运输滑块上。特别优选的是,所有三个棘爪分别具有弹簧,该弹簧将相应的凸耳夹紧在芯线端部套筒之间。

13、在运输单元的在装置技术和安装技术上简单的设计方案中,两个保持棘爪是相同的。备选地,保持棘爪也可以被实施成具有不同的尺寸、尤其是不同的厚度,以便与现有的结构空间适配。

14、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运输凸耳和第一保持凸耳在运输单元的优选安装位置中从上方挤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而第二保持凸耳从下方挤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之间。

15、在维护技术上有利的是,在优选的安装位置中,在外部将盖放置在基体处,该盖沿着或平行于套筒通道延伸。

16、在安装技术上有利的是,第二保持棘爪的第二枢转轴承布置在盖的轴承区段中。轴承区段也可以在其在优选的安装位置中的上侧上形成套筒通道的壁区段。

17、优选地,两个保持棘爪布置在运输棘爪和盖的外表面之间。

18、三个棘爪中的至少一个棘爪可以具有延长部,其中,其相对于相应的枢转轴承与凸耳相对。在延长部上可以紧固随着棘爪的枢转运动可运动的销钉,该销钉穿过盖的外表面向外延伸。此后,可以观察到相关的棘爪的运动,并且在故障时可以手动地运动相关的棘爪,而不必移除盖。优选地,所有三个棘爪都具有这样的销钉。

19、如已经实施的那样,在运输滑块上布置运输棘爪的枢转轴承。优选在运输滑块中形成用于运输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基体(4)的运输单元,在所述基体中形成套筒通道(1),具有芯线端部套筒(16)的带条(18)能够通过所述套筒通道借助运输凸耳(14b)逐步地沿进给方向(2)运动,其中,所述运输凸耳(14a)形成在运输棘爪(14)上,所述运输棘爪可枢转地铰接在运输滑块(10)上,所述运输滑块振荡引导地能运动地驱动,其中,所述运输凸耳(14b)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并且所述带条(18)能够借助第一保持凸耳(22a)沿与所述进给方向(2)相反的回拉方向支撑,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凸耳(22a)形成在第一保持棘爪(22)上,所述第一保持棘爪的第一枢转轴承(22b)与基体固定,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凸耳(22a)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条(18)能够借助于第二保持凸耳(24a)沿着回拉方向支撑,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耳(24a)形成在第二保持棘爪(24)上,所述第二保持棘爪的第二枢转轴承(24b)与基体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耳(24a)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关于所述套筒通道(1)彼此对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为每个保持棘爪(22、24)设置与基体固定的止挡(22d、24d),以用于限制沿引入方向的枢转运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相同地或以不同的厚度实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枢转轴承(24b)布置在所述运输单元的盖(6)的轴承区段(26)中,所述盖沿着或平行于所述套筒通道(1)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布置在所述运输棘爪(14)与所述盖(6)的外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三个棘爪(14、22、24)中的至少一个棘爪具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关于所述枢转轴承(14b、22b、24b)与所述凸耳(14a、22a、24a)相对,其中,在所述延长部上紧固有销钉(14c、22c、24c),所述销钉穿过所述盖(6)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在所述运输滑块(10)上布置所述运输棘爪(14)的枢转轴承(14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输滑块(10)中形成有用于所述运输棘爪(14)的延长部的凹部(2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盖(6)的轴承区段(26)大致布置在所述运输滑块(10)的凹部(20)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在所述运输滑块(10)上形成或紧固有分离板(2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分离板(28)具有沿进给方向(2)指向的延长部(28a),相应的芯线端部套筒(16)的端侧横向于所述进给方向(2)贴靠在所述延长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在所述延长部(28a)与所述分离板(28)的主区段之间布置有缝隙状的通槽(28b),用于从所述带条(18)分离芯线端部套筒(16)的分离刀能引入所述通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分离板(28)的所述主区段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和/或引导在所述盖(6)的内侧处的凹陷(32)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盖(6)的所述凹陷(32)包括所述盖(6)的所述轴承区段(26),其中,所述轴承区段(26)延伸通过所述分离板(28)的通槽(28c)。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具有处于所述套筒通道(1)的脚部处的弹性加载的活门(30)。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具有基体(4)的运输单元,在所述基体中形成套筒通道(1),具有芯线端部套筒(16)的带条(18)能够通过所述套筒通道借助运输凸耳(14b)逐步地沿进给方向(2)运动,其中,所述运输凸耳(14a)形成在运输棘爪(14)上,所述运输棘爪可枢转地铰接在运输滑块(10)上,所述运输滑块振荡引导地能运动地驱动,其中,所述运输凸耳(14b)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并且所述带条(18)能够借助第一保持凸耳(22a)沿与所述进给方向(2)相反的回拉方向支撑,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凸耳(22a)形成在第一保持棘爪(22)上,所述第一保持棘爪的第一枢转轴承(22b)与基体固定,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凸耳(22a)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条(18)能够借助于第二保持凸耳(24a)沿着回拉方向支撑,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耳(24a)形成在第二保持棘爪(24)上,所述第二保持棘爪的第二枢转轴承(24b)与基体固定,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凸耳(24a)能引入到各两个芯线端部套筒(1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关于所述套筒通道(1)彼此对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为每个保持棘爪(22、24)设置与基体固定的止挡(22d、24d),以用于限制沿引入方向的枢转运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相同地或以不同的厚度实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第二枢转轴承(24b)布置在所述运输单元的盖(6)的轴承区段(26)中,所述盖沿着或平行于所述套筒通道(1)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单元,其中,所述两个保持棘爪(22、24)布置在所述运输棘爪(14)与所述盖(6)的外表面之间。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托夫·弗罗利希斯特芬·哈廷格阿明·费希尔伯恩哈德·格拉夫
申请(专利权)人:佐勒及弗罗利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