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8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拆装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包括实训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实训装置包括底座、接油盘、支架、翻转机和安装架。本技术通过设置实训装置、底座、接油盘、支架、翻转机、安装架、连接装置和凸块等结构部件,通过实训装置,便于展示对发动机的拆卸和装配,通过卡紧组件,能够使翻转机和支架进行组装固定,通过拆卸组件,能够使翻转机和支架脱离接触,从而可以对翻转机检修维护,达到了可手动快速对翻转机拆装,省时省力,便于检修的效果,解决通过多个螺栓对翻转机进行拆装,过于费时费力,长时间拧动螺栓,会影响安装效果,使用效果不够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拆装,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


技术介绍

1、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是一个可对发动机进行拆卸和装配实训的设备,使用者可在拆装台架上进行发动机拆装和修理的实操,拆装中发动机可做轴向任何角度翻转和静止。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通过翻转机控制安装架使发动机进行旋转,根据需要旋转角度后进行静止,为了保证翻转机的使用效果,避免旋转角度后静止不够稳定,维修人员会定期对翻转机拆除定期检修,从而延长翻转机的使用寿命和保持使用效果,而翻转机是通过多个螺栓与支架进行组装固定,拆装过程需要拧动多个螺栓,螺栓长时间的拧动,螺纹会有毛刺,容易影响稳定性和安全性,且过于费时费力,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多个螺栓对翻转机进行拆装,过于费时费力,长时间拧动螺栓,会影响安装效果,使用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包括实训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实训装置包括底座、接油盘、支架、翻转机和安装架,所述接油盘的表面与底座的内部插接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机与支架的顶部紧密接触,所述安装架设置于翻转机的右侧,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凸块、两个连接块和两个固定块,两个凸块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架前后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块的相对端分别与翻转机前后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的底部分别与翻转机顶部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3、所述实训装置用于展示发动机的拆装,且能够轴向任何角度翻转和静止;

4、所述连接装置用于使翻转机和支架能够固定和分离。

5、为了翻转机和支架能够组装固定和拆卸分离,优选地,两个凸块的表面均与两个连接块的内部插接连接且紧密接触,前侧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紧组件和拆卸组件,通过设置卡紧组件,使支架与翻转机连接后能够固定,通过设置拆卸组件,使支架与翻转机能够分离。

6、为了凸块与固定块能够固定,优选地,所述卡紧组件包括卡紧块、拉簧、转杆和配合块,所述卡紧块的表面与空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拉簧的后侧与卡紧块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前侧与空腔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左侧与卡紧块的顶部活动连接且紧密接触,所述配合块的顶部与转杆内部的右侧活动连接且紧密接触,所述配合块的底部与空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卡紧组件,卡紧块的前侧能够移动至凸块的内部,拉簧的使用能够使卡紧块和转杆移动后自动回弹至原位,拉簧起到固定和回弹作用。

7、为了使凸块与固定块能够分离,优选地,所述拆卸组件包括拆卸杆、复位弹簧、活动块和连接杆,所述拆卸杆和活动块的表面均与空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拆卸杆的左侧与复位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左侧与空腔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后侧与拆卸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右侧与活动块顶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转杆的右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拆卸组件,使卡紧块能够从凸块的内部移出,复位弹簧的使用能够使拆卸杆、活动块和连接杆移动后自动回弹至原位,复位弹簧起到固定和回弹作用。

8、为了翻转机与支架的固定效果更加牢固,优选地,所述卡紧块的前侧通过空腔依次贯穿固定块和凸块且延伸至凸块的内部,通过设置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表面与固定块和凸块的内部紧密接触。

9、为了卡紧块在空腔内部更好的移动,优选地,所述卡紧块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梯形槽且紧密接触,所述梯形槽开设于空腔内壁的左侧,通过设置梯形槽,使卡紧块在空腔的内部只能向前或向后方向移动。

10、为了拆卸杆和活动块在空腔内部更好的移动,优选地,所述活动块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制块且紧密接触,所述限制块的右侧与空腔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限制块,使拆卸杆和活动块在空腔的内部,只能向左或向右方向移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通过设置实训装置、底座、接油盘、支架、翻转机、安装架、连接装置和凸块等结构部件,通过实训装置,便于展示对发动机的拆卸和装配,通过卡紧组件,能够使翻转机和支架进行组装固定,通过拆卸组件,能够使翻转机和支架脱离接触,从而可以对翻转机检修维护,达到了可手动快速对翻转机拆装,省时省力,便于检修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包括实训装置(1)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训装置(1)包括底座(1a)、接油盘(1b)、支架(1c)、翻转机(1d)和安装架(1e),所述接油盘(1b)的表面与底座(1a)的内部插接连接,所述支架(1c)的底部与底座(1a)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机(1d)与支架(1c)的顶部紧密接触,所述安装架(1e)设置于翻转机(1d)的右侧,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两个凸块(2a)、两个连接块(2b)和两个固定块(2c),两个凸块(2a)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架(1c)前后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块(2b)的相对端分别与翻转机(1d)前后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2c)的底部分别与翻转机(1d)顶部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凸块(2a)的表面均与两个连接块(2b)的内部插接连接且紧密接触,前侧所述固定块(2c)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紧组件(4)和拆卸组件(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4)包括卡紧块(401)、拉簧(402)、转杆(403)和配合块(404),所述卡紧块(401)的表面与空腔(3)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拉簧(402)的后侧与卡紧块(401)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402)的前侧与空腔(3)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3)的左侧与卡紧块(401)的顶部活动连接且紧密接触,所述配合块(404)的顶部与转杆(403)内部的右侧活动连接且紧密接触,所述配合块(404)的底部与空腔(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组件(5)包括拆卸杆(501)、复位弹簧(502)、活动块(503)和连接杆(504),所述拆卸杆(501)和活动块(503)的表面均与空腔(3)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拆卸杆(501)的左侧与复位弹簧(502)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502)的左侧与空腔(3)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503)的后侧与拆卸杆(501)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04)的右侧与活动块(503)顶部的前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504)的左侧与转杆(403)的右侧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401)的前侧通过空腔(3)依次贯穿固定块(2c)和凸块(2a)且延伸至凸块(2a)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401)的左侧滑动连接有梯形槽(6)且紧密接触,所述梯形槽(6)开设于空腔(3)内壁的左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0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制块(7)且紧密接触,所述限制块(7)的右侧与空腔(3)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包括实训装置(1)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训装置(1)包括底座(1a)、接油盘(1b)、支架(1c)、翻转机(1d)和安装架(1e),所述接油盘(1b)的表面与底座(1a)的内部插接连接,所述支架(1c)的底部与底座(1a)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机(1d)与支架(1c)的顶部紧密接触,所述安装架(1e)设置于翻转机(1d)的右侧,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两个凸块(2a)、两个连接块(2b)和两个固定块(2c),两个凸块(2a)的相对端分别与支架(1c)前后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块(2b)的相对端分别与翻转机(1d)前后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块(2c)的底部分别与翻转机(1d)顶部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凸块(2a)的表面均与两个连接块(2b)的内部插接连接且紧密接触,前侧所述固定块(2c)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空腔(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紧组件(4)和拆卸组件(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组件(4)包括卡紧块(401)、拉簧(402)、转杆(403)和配合块(404),所述卡紧块(401)的表面与空腔(3)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拉簧(402)的后侧与卡紧块(401)前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簧(402)的前侧与空腔(3)内壁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3)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琛韩卫国刘顺吉
申请(专利权)人: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