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8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固定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存储单元、锂电池,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存储单元和锂电池电连接,所述外壳内还填充有灌封胶体,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存储单元、锂电池均被灌封胶体包覆。本技术提供的弹载记录仪在其轴向(即“飞行方向”)增强连接强度和缓冲性能,并兼顾其径向抗高冲击、高过载的性能;采用一体式抗冲击结构,形成牢固的封闭腔体,再用缓冲性能最好的硬质聚氨酯发泡胶填充,结合结构设计和灌封加固等手段全面提升记录仪抗高冲击、高过载性能,各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便于记录仪装调、测试、维修及读取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弹载设备,具体是指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


技术介绍

1、导弹研制过程中,弹载记录仪安装在导弹内部,完整记录发射、飞行及撞击目标全过程中的弹体姿态信息、各设备工作状态及弹上重要部位传感器数据等重要参数;因此记录仪是弹上抗高冲击、高过载要求最高的电子设备。尤其是高速撞击目标时,其冲击能达十几万个重力加速度。现有的缓冲方式有橡胶缓冲、毛毡缓冲及灌封胶缓冲等。橡胶和毛毡缓冲效果不佳,其中环氧树脂灌封加固的电子设备仅能承受30牛左右的高冲击过载、且密度偏大、不利于质量要求严格的弹载设备灌封。另外,现有的弹载记录仪结构复杂笨重、且承受高冲击能力有限,不适用与微小型导弹,且容易造成给内部存储数据丢失或无法快速读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飞行方向连接强度和缓冲性能,并兼顾其径向抗高冲击、高过载的弹载记录仪。

2、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固定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存储单元、锂电池,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存储单元和锂电池电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属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2)、存储单元(3)、锂电池(4),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分别与存储单元(3)和锂电池(4)电连接,所述外壳(1)内还填充有灌封胶体(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存储单元(3)、锂电池(4)均被灌封胶体(5)包覆;所述外壳(1)包括上部的顶盖(11)、中部的框架壳体(12)、下部的底盖(13),所述顶盖(11)下部设置有若干径向的螺纹孔,顶盖(11)通过贯穿螺纹孔的螺钉(14)与框架壳体(12)的上端连接;所述底盖(13)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底盖(13)与框架壳体(12)下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属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2)、存储单元(3)、锂电池(4),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分别与存储单元(3)和锂电池(4)电连接,所述外壳(1)内还填充有灌封胶体(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存储单元(3)、锂电池(4)均被灌封胶体(5)包覆;所述外壳(1)包括上部的顶盖(11)、中部的框架壳体(12)、下部的底盖(13),所述顶盖(11)下部设置有若干径向的螺纹孔,顶盖(11)通过贯穿螺纹孔的螺钉(14)与框架壳体(12)的上端连接;所述底盖(13)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底盖(13)与框架壳体(12)下端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安装在框架壳体(12)内的中部,框架壳体(12)内的下部通过隔板间隔并固定存储单元(3)与锂电池(4),所述存储单元(3)与锂电池(4)下部与底盖(13)顶部抵接,所述灌封胶体(5)填充满整个框架壳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包括控制板(21)与信号调理板(22),所述控制板(21)之间通过板间电连接器(23)连接,所述信号调理板(22)的边沿通过螺柱螺钉(24)与框架壳体(12)中部凸出的凸台固定连接,所述螺柱螺钉(24)上部为具有内螺纹的螺孔,下部为螺钉,所述控制板(21)的边沿通过与螺柱螺钉(24)上部螺孔相匹配的沉头螺钉(25)与信号调理板(2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高冲击的弹载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保元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