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775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搭设球铰滑道支架和边跨支架,0#块支架施工,并在墩顶安装球铰;中跨合龙段两侧安装吊机,横向切割中跨合龙段并下放至地面;切割拆除边跨现浇段和边跨合龙段形成‘T’构,并将切割下来的边跨现浇段和边跨合龙段下放至地面;拆除0#块永久支座,使球铰受力;‘T’构两侧进行称重并配重;安装转体千斤顶推动‘T’构进行转体;在安装墩梁临时固结结构,完成0#块的锁定;‘T’构段由两端向中间进行分段切割,并下放至地面拆除运走;逐块分割拆除0#块,完成跨道路桥梁结构的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桥梁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桥梁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或者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进行拆除,部分桥梁结构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河道等,采用传统的拆除方法,即原位拆除,会对桥下的通行造成不便,影响通行安全。同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在连续梁进行拆除时需要用到临时固结结构进行支撑,一般连续梁施工,当墩梁固结采用体外固结时,施工顺序为:承台预埋钢板→安装钢管立柱→焊接钢管立柱顶部连接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而连续梁拆除时,承台、梁体均已施工完成,无法再进行预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及基于该方法的临时固结结构。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一:搭设球铰滑道支架和边跨支架,0#块支架施工,并在墩顶安装球铰;

5、步骤二:中跨合龙段两侧安装吊机,横向切割中跨合龙段并下放至地面;

6、步骤三:切割拆除边跨现浇段和边跨合龙段形成‘t’构,并将切割下来的边跨现浇段和边跨合龙段下放至地面;

7、步骤四:拆除0#块永久支座,使球铰受力;

8、步骤五:‘t’构两侧进行称重并配重;

9、步骤六:安装转体千斤顶推动‘t’构进行转体;

10、步骤七:在安装墩梁临时固结结构,完成0#块的锁定

11、步骤八:‘t’构段由两端向中间进行分段切割,并下放至地面拆除运走;

12、步骤九:逐段分割拆除0#块,完成跨道路桥梁结构的拆除。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进一步改进:

14、所述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八中的切割方法均采用绳锯切割。

15、所述步骤一中边跨支架和球铰滑道支架的搭设可同时进行,且两者互不影响;在进行边跨支架搭设前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采用换填1m深级配碎石,浇筑60cm厚混凝土扩大基础,安装钢管立柱及横联,安装顶部分配梁。

16、所述步骤四中凿除0#块支座垫石,将0#块支座抽出,此时0#块永久支座不再承受梁体重力,梁体由0#块支座和球铰共同受力转变为单独受力。

17、所述步骤二中的中跨合龙段可将其切割为多块,避免发生冲突。

18、所述步骤三中边跨切割位置为边跨合龙段靠近中跨接缝处,并避开中跨张拉锚固端位置。

19、所述步骤六中当所述‘t’构转动到与下方道路平行后停止转动然后进行所述步骤七。

20、所述步骤一中0#块支架施工方法如下:在承台顶部和墩柱侧壁打孔植筋,安装钢管立柱使钢管立柱分别与承台和墩柱固定连接;安装纵横梁滑道支撑。

21、所述步骤七中的临时固结结构设置于所述钢管立柱顶部。

22、所述临时固结结构包括两钢板,两所述钢板分别位于所述箱梁底板上方和下方形成上钢板和下钢板,其中所述下钢板与所述钢管立柱顶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多组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自上而下依次贯穿所述上钢板、箱梁底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所述箱梁底板上表面之间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注空间,所述下钢板与所述箱梁底板下表面之间也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注空间。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墩顶安装球铰,并搭设球铰滑道,然后进行中跨合龙段的切割拆除,再进行边跨合龙段和边跨现浇段进行切割拆除形成‘t’构,然后通过转体千斤顶对‘t’构进行转体,使‘t’构转动到与下方道路相平行后安装临时固结结构进行0#块的锁定,然后再对‘t’构两端向中间进行分段对称拆除;先进行转体再进行拆除,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对桥梁下方道路的影响,减少了经济损失,降低施工成本。

25、2.本专利技术中还通过在承台顶部和墩柱侧壁打孔植筋,实现了钢管立柱分别与承台和墩柱的连接,采用植筋的方式,无需进行预埋,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节约了工期,降低成本,适用性广。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临时固结结构将斜面连接改为平面连接,在连续梁拆除时,进行支撑,防止t构两端出现受力不平衡的情况,提高施工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边跨支架和球铰滑道支架(21)的搭设可同时进行,且两者互不影响;在进行边跨支架搭设前进行地基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凿除0#块支座垫石,将0#块支座抽出,此时0#块永久支座不再承受梁体重力,梁体由0#块支座和球铰(20)共同受力转变为单独受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中跨合龙段可将其切割为多块,避免发生冲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边跨切割位置为边跨合龙段靠近中跨接缝处,并避开中跨张拉锚固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当所述‘T’构转动到与下方道路平行后停止转动然后进行所述步骤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0#块支架施工方法如下:在承台(1)顶部和墩柱侧壁打孔植筋,安装钢管立柱(4)使钢管立柱(4)分别与承台(1)和墩柱固定连接;安装纵横梁滑道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的临时固结结构设置于所述钢管立柱(4)顶部,所述临时固结体系(5)包括两钢板,两所述钢板分别位于所述箱梁底板(3)上方和下方形成上钢板(6)和下钢板(7),其中所述下钢板(7)与所述钢管立柱(4)顶部固定连接;还包括多组对拉螺栓(13),所述对拉螺栓(13)自上而下依次贯穿所述上钢板(6)、箱梁底板(3)和下钢板(7);所述上钢板(6)与所述箱梁底板(3)上表面之间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注空间(8),所述下钢板(7)与所述箱梁底板(3)下表面之间也形成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注空间(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边跨支架和球铰滑道支架(21)的搭设可同时进行,且两者互不影响;在进行边跨支架搭设前进行地基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凿除0#块支座垫石,将0#块支座抽出,此时0#块永久支座不再承受梁体重力,梁体由0#块支座和球铰(20)共同受力转变为单独受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中跨合龙段可将其切割为多块,避免发生冲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边跨切割位置为边跨合龙段靠近中跨接缝处,并避开中跨张拉锚固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梁转体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当所述‘t’构转动到与下方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刘建勋潘龙江峰清张常轩杨超蒋浪章晋旺王广松郭之起徐冠兰王海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