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修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36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8
本申请公开了骨修复支架。所述骨修复支架包括第一微支架,包括若干的第一水凝胶微丝层,第一水凝胶微丝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EV‑TCP水凝胶微丝,相邻第一水凝胶微丝层之间的EV‑TCP水凝胶微丝交错形成菱形孔隙;第二微支架,包括若干的第二水凝胶微丝层,第二水凝胶微丝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EV水凝胶微丝,相邻第二水凝胶微丝层之间的EV水凝胶微丝交错形成矩形孔隙。第一微支架的菱形孔隙的使得细胞展现出成骨倾向,搭配EV‑TCP水凝胶微丝起到良好的骨修复作用,第二微支架的方形孔隙能够促进细胞向软骨分化,搭配EV水凝胶微丝引导细胞再生形成软骨组织。这样利用分层的复合支架结构起到更有效的骨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用修复材料,尤其是涉及骨修复支架


技术介绍

1、骨缺损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结构完整性破坏,其修复方法包括骨移植、微骨折等。传统的骨移植包括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两种,自体骨移植虽然不存在移植排斥反应,但来源有限,供骨区会造成新的创伤,并有轻重不一的并发症;异体骨移植对于数量形状限制较小,然而免疫反应无可避免,愈合时间长,感染风险大。

2、组织工程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组织工程支架也逐渐成为一种治疗骨损伤的替代方案,不过目前的骨修复支架仍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支架中心血管化程度不足、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evs)是由细胞分泌出的微小囊泡,具有调控生物学过程、促进血管生成、组织修复等功能。已有尝试在支架中引入细胞外囊泡,但对于骨修复的效果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骨修复支架。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骨修复支架,包括:

3、第一微支架,所述第一微支架包括若干的第一水凝胶微丝层,第一水凝胶微丝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ev-tcp水凝胶微丝,相邻所述第一水凝胶微丝层之间的ev-tcp水凝胶微丝交错形成菱形孔隙;

4、第二微支架,所述第二微支架包括若干的第二水凝胶微丝层,第二水凝胶微丝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ev水凝胶微丝,相邻所述第二水凝胶微丝层之间的ev水凝胶微丝交错形成矩形孔隙。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骨修复支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本申请所提供的骨修复支架采用分层的微支架复合结构,水凝胶微丝之间形成的多孔结构使得细胞可以在其中粘附、生长和增殖,将具有促进骨骼再生和血管生成作用的第一微支架和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第二微支架组合并分层,使得骨修复支架中定植到不同微支架中的细胞实现不同的效果。第一微支架的菱形孔隙使得进入其中的细胞展现出成骨倾向,搭配ev-tcp水凝胶微丝起到良好的骨修复作用;第二微支架的方形孔隙能够促进其中的细胞向软骨分化,搭配ev水凝胶微丝引导细胞再生形成软骨组织。这样利用分层的复合支架结构起到更有效的骨修复效果。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为15~75度。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随所述菱形孔隙与所述第二微支架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分别独立为50~1000μm。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小于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直径分别独立为100~500μm。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ev水凝胶微丝为ev-gel-saa水凝胶微丝,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为ev-tcp-gel-saa水凝胶微丝。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ev-gel-saa水凝胶微丝为具有ev涂层的gel-saa水凝胶微丝,所述ev-tcp-gel-saa水凝胶微丝为具有ev涂层的tcp-gel-saa水凝胶微丝。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微支架和所述第一微支架为3d打印支架。

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微支架中所述第二水凝胶微丝层的层数和所述第一微支架中所述第一水凝胶微丝层的层数分别独立为3~20层。

16、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为15~7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随所述菱形孔隙与所述第二微支架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分别独立为50~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小于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直径分别独立为100~5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EV水凝胶微丝为EV-GEL-SAA水凝胶微丝,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为EV-TCP-GEL-SAA水凝胶微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EV-GEL-SAA水凝胶微丝为具有EV涂层的GEL-SAA水凝胶微丝,所述EV-TCP-GEL-SAA水凝胶微丝为具有EV涂层的TCP-GEL-SAA水凝胶微丝。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支架和所述第一微支架为3D打印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支架中所述第二水凝胶微丝层的层数和所述第一微支架中所述第一水凝胶微丝层的层数分别独立为3~20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为15~7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孔隙的锐角夹角随所述菱形孔隙与所述第二微支架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分别独立为50~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ev水凝胶微丝的间距小于相邻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ev水凝胶微丝和所述ev-tcp水凝胶微丝的直径分别独立为100~500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姚娟娟刘博勋
申请(专利权)人:华清智美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