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211309954.1,名称为“一种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申请日为2022年10月25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项在先申请的全部
技术实现思路
纳入此处作为参考。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3]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或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是处于细胞系分化源头的原始细胞。在这其中例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间充质干细胞因为具有免疫排异反应低、可自体取材、诱导分化策略研究较为成熟等优点更是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所以其在组织工程、发育生物学、肿瘤研究等多方面均有广泛应用,甚至是临床阶段的组织修复。虽然干细胞具有大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干细胞的研究中也有一项基础性的难题需要解决:干细胞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数量要求,在组织工程中使用到的细胞的量级大都在107左右,临床应用研究中使用到的细胞的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应用于细胞培养,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载体本体,所述微载体本体包括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所述微载体本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微载体本体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微载体本体的径向长度;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为微孔结构,所述功能区形成在所述微载体本体上,所述功能区包括天然大分子,或,所述功能区包括天然大分子和无机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载体本体还包括温敏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敏材料为四氧化三铁微粒和聚N异丙烯酰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微载体的轴向长度为500μm~1000μm;和/或所述聚合物复合微载体的直径为60μm~2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乳酸、聚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醇酸、聚己内酯中的其中一种或者上述两种及以上的组合物;和/或所述功能区包括天然大分子,所述天然大分子包括明胶、胶原、纤维蛋白原、壳聚糖中的其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化明胶;和/或所述天然大分子为壳聚糖;和/或所述功能区包括天然大分子和无机盐,所述无机盐为氯化钠或氯化钾。7.一种如权利要求2至3任意一项所述聚合物复合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1、将高分子聚合物、天然大分子及温敏材料溶解于溶剂中形成A溶液;S12、将所述A溶液注入同轴针头注射器的中间针头,同时在所述同轴针头注射器的内侧针头和所述同轴针头的外侧针头注入蒸馏水;S13、将所述同轴针头的内侧针头与微流控芯片的内层溶液通道连通,将所述同轴针头的中间针头与微流控芯片的中层溶液通道连通,将所述同轴针头的外侧针头与微流控芯片的外层溶液通道连通;S14、所述A溶液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中层溶液通道推出,蒸馏水从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内层溶液通道以及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外层溶液通道推出;S15、所述微流控芯片上设置多个辅助流道,多个所述辅助流道分别与所述外层溶液通道相交且连通,多个所述辅助流道在远离所述同轴针头一侧的所述微流控芯片上间隔设置,蒸馏水通过所述辅助流道的流入或流出所述外层溶液通道;S16、所述微流控芯片的中层溶液通道中的所述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析出成型为包括所述功能区和所述微载体本体的具有中空且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合物复合微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浓度范围为20g/L~60g/L;和/或所述天然大分子在溶剂中的浓度范围为0.05%~1.50%;和/或
所述温敏材料在溶剂中的浓度范围为0.05%~3.00%;和/或所述溶剂为六氟异丙醇;和/或所述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梁颖婕,刘博勋,
申请(专利权)人:华清智美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