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水密耐压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117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海水密耐压舱。现有产品结构设计和使用性能不理想。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圆柱筒形的密封筒,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开有信号孔,后端盖开有电源电缆孔。密封筒内设置有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后隔离片,前隔离片紧贴前端盖的内端面设置,后隔离片紧贴后端盖的内端面设置。托杆贯穿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设置,中间隔离片可沿密封筒的轴向移动;两根屏蔽管贯穿中隔离片设置,中隔离片与屏蔽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舱内有限的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和合理布局,保证了整个数据采集系统在高温、腐蚀、多悬浮颗粒的恶劣环境下连续实时测量,提高了热液口热通量测量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深海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对海底热液口测温系统中电子仪器等部件进行密封的水密耐压舱。
技术介绍
对现代热液活动的温度场分布原位监测是热液活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 研究深海热液喷口及其周围深部生物圈、探究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工作。海 洋仪器设备在现代热液活动的温度场分布原位监测领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热液活动 区的高温高压极端环境下,为防止外界工作介质泄露到数据采集系统或防止外界杂质侵入 数据采集系统,必须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电子、动力等器件进行密封设计,而密封问题是海洋 仪器研制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水密耐压舱体主要是将端盖做出内螺纹,圆筒与端盖的 结合部位做出相配合的外螺纹,在端盖与圆筒之间加填料进行密封。这种水密耐压装置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密封方式对小直径圆筒比较容易密封,而对大直径圆筒密封效 果不好;其次,密封舱盖结构设计和使用性能均不够理想,操作十分不便。针对深海热液口 测温系统中对电子仪器等部件进行密封的需要,目前国内尚未有一种能够实现热液喷口温 度场原位监测系统的密封舱面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海底热液口温度场原位数据采集系统相 关部件起到密封作用且能够承载一定外界压力的圆筒式水密舱体。此水密舱体结构设计简 单合理,密封性能好,操作便捷,能很好的解决大直径圆筒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包括密封筒、前端盖、后端盖、屏蔽管和托杆。 密封筒为圆柱筒形,一端与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密封筒内设置有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后隔离片、屏蔽管和托杆,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均为圆片形,且与密封筒同轴设置,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的直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前隔离片紧贴前端盖的内端面设置,后隔离片紧贴后端盖的内端面设置。 与密封筒中轴平行的2 4根托杆贯穿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设置,2 4根托杆以密封筒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间隔离片可沿密封筒的轴向移动;与密封筒中轴平行的两根屏蔽管贯穿中隔离片设置,两根屏蔽管以密封筒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隔离片与屏蔽管的中部固定连接。 前端盖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沿小圆柱的外壁 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大圆柱与密封筒的前端面固定,前端盖开 有多个信号孔。 后端盖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沿小圆柱的外壁 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大圆柱与密封筒的后端面固定,后端盖中 心开有一个电源电缆孔。 本专利技术水密耐压舱体,不仅在密封筒与端盖结合部位的密封方式和水密舱体结构 设计上做了改进,而且对舱内有限的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和合理布局,保证了整个数据采 集系统在高温、腐蚀、多悬浮颗粒的恶劣环境下连续实时测量,提高了热液口热通量测量的 准确度。为科学人员研究洋壳散热量、建立大洋环流模型、研究热液对临近海域海洋物理特 性影响提供帮助。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前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端盖立体图; 图5为后端盖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1和2所示,深海水密耐压舱包括密封筒3、前端盖1、后端盖8、屏蔽管5和托 杆6。 密封筒3为圆柱筒形,一端与前端盖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8固定连接。密 封筒3内设置有前隔离片2、中隔离片4、后隔离片7、屏蔽管5和托杆6,前隔离片2、中隔 离片4和后隔离片7均为圆片形,且与密封筒3同轴设置,前隔离片2、中隔离片4和后隔 离片7的直径与密封筒3的内径相同。前隔离片2紧贴前端盖1的内端面设置,后隔离片 7紧贴后端盖8的内端面设置。 与密封筒3中轴平行的四根托杆6贯穿前隔离片5、中隔离片4和后隔离片7设 置,四根托杆6以密封筒3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间隔离片4可沿密封筒3的轴向移动;与密 封筒3中轴平行的两根屏蔽管5贯穿中隔离片4设置,两根屏蔽管5以密封筒3的中轴对 称分布,中隔离片4与屏蔽管5的中部固定连接。 如图3和4所示,前端盖1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3的内径相 同,沿小圆柱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密封槽ll,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ll内,大圆柱与密封 筒3的前端面固定,前端盖1开有多个信号孔10。 如图5所示,后端盖8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3的内径相同, 沿小圆柱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大圆柱与密封筒3的后 端面固定,后端盖8中心开有一个电源电缆孔9。 中间隔离片4可沿密封筒3轴向移动,从而调节两边腔室的大小,两根屏蔽管5焊 接在中隔离片4上,两边腔室内仪器电路的信号通过屏蔽管5走线,确保各个部分的信号不 相互干扰。通过密封槽和密封圈,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深海水密耐压舱,包括密封筒、前端盖、后端盖、屏蔽管和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筒为圆柱筒形,一端与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密封筒内设置有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后隔离片、屏蔽管和托杆,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均为圆片形,且与密封筒同轴设置,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的直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前隔离片紧贴前端盖的内端面设置,后隔离片紧贴后端盖的内端面设置;与密封筒中轴平行的2~4根托杆贯穿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设置,2~4根托杆以密封筒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间隔离片可沿密封筒的轴向移动;与密封筒中轴平行的两根屏蔽管贯穿中隔离片设置,两根屏蔽管以密封筒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隔离片与屏蔽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前端盖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沿小圆柱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大圆柱与密封筒的前端面固定,前端盖开有多个信号孔;所述的后端盖为二阶圆柱台,其中小圆柱的外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沿小圆柱的外壁上开有环形密封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密封槽内,大圆柱与密封筒的后端面固定,后端盖中心开有一个电源电缆孔。

【技术特征摘要】
深海水密耐压舱,包括密封筒、前端盖、后端盖、屏蔽管和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筒为圆柱筒形,一端与前端盖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后端盖固定连接;密封筒内设置有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后隔离片、屏蔽管和托杆,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均为圆片形,且与密封筒同轴设置,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的直径与密封筒的内径相同;前隔离片紧贴前端盖的内端面设置,后隔离片紧贴后端盖的内端面设置;与密封筒中轴平行的2~4根托杆贯穿前隔离片、中隔离片和后隔离片设置,2~4根托杆以密封筒的中轴对称分布,中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勇张祝军樊炜陈鹰潘华辰毛洁聂欣杜加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