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927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其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第一结构层具有第一框梁,第二结构层具有第二框梁,装置包括增氧组件和空气循环组件,其中,增氧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一框梁上的种植槽、种植于种植槽上的绿植、固定装设于种植槽的边缘的透明围挡,透明围挡邻近室外的一面上开设有进风口;空气循环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第二框梁上的壳体以及固定装设于壳体内的第一空气循环件,壳体与透明围挡固定连接以在透明围挡内形成风道,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进风端贯穿壳体并与风道连通,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出风端贯穿壳体与室内空间连通。本技术利用烟囱效应带动室内空气流动,以提升室内通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1、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没有承重作用,建筑的幕墙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帷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幕墙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对于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2、大型建筑以及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玻璃幕墙来增加建筑的采光、安全性能、降噪等,玻璃幕墙相比于传统粉刷砖墙具有质量轻、设计灵活、抗震能力强、更具现代化等优点。

3、目前,玻璃幕墙的通风通常通过将玻璃像窗户一样整块打开并固定,使得玻璃与整体幕墙呈一定角度,通过打开玻璃后产生的缺口进行通风,由于大型建筑以及高层建筑的室内空间较大,且相互距离过远的缺口没有足够的风力产生对流,相互距离较近的缺口产生的对流并不能带动室内空气对流,使得建筑内通风性能较差,导致建筑内空气质量下降,使得建筑内人员的健康状态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室内通风性能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结构层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高度,所述第一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二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一框梁,所述第二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一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框梁,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为室内空间,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

4、增氧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二框梁上的种植槽、种植于所述种植槽上的绿植、固定装设于所述种植槽的边缘的透明围挡,所述透明围挡邻近室外的一面上开设有进风口;

5、空气循环组件,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第一框梁上的壳体以及固定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空气循环件,所述壳体与所述透明围挡固定连接以在所述透明围挡内形成风道,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进风端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出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导引外部空气依次通过所述进风口、所述风道、所述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一出风端,以将外部空气以及所述绿植产生的氧气导引至所述室内空间。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进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出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导引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二出风端,以将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导引至室外。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氧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滴灌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滴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滴灌管内固定装设有用于导通或隔断外部水源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出水孔与外部水源之间,所述电磁阀根据外部指令开启或关闭,以将外部水源导通至所述出水孔或隔断外部水源。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围挡远离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为光伏玻璃,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装设有储能电池,所述光伏玻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用于储存所述光伏玻璃转化的电能并分别供给至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电磁阀。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明围挡邻近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盖合有操作窗,所述操作窗通过转轴或推拉轨道活动装设于所述操作口上。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贴合于所述透明围挡邻近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上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通过所述操作口取出或放入所述透明围挡内。

1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框梁上安装种植槽并在种植槽上种植绿植,然后在种植槽的边缘安装透明围挡,透明围挡邻近室外的一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在第二框梁上安装壳体并在壳体内安装第一空气循环件,且壳体与透明围挡固定连接使得透明围挡内形成风道,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进风端贯穿壳体并与风道连通,第一空气循环件的第一出风端贯穿壳体与室内空间连通,第一空气循环件导引外部空气依次通过进风口、风道、第一进风端、第一出风端,以将外部空气以及绿植产生的氧气导引至室内空间。本技术通过透明围挡在增氧组件与空气循环组件之间形成风道,通过第一空气循环件带动空气依次通过风口、风道、第一进风端、第一出风端,以将外部空气以及绿植产生的氧气导引至室内空间,从而提供了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带动室内空气流动,且在有较高通风需求的前提下,本技术可采用若干个空气循环装置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通风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结构层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高度,所述第一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二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一框梁,所述第二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一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框梁,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为室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进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出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导引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二出风端,以将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导引至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滴灌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滴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滴灌管内固定装设有用于导通或隔断外部水源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出水孔与外部水源之间,所述电磁阀根据外部指令开启或关闭,以将外部水源导通至所述出水孔或隔断外部水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围挡远离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为光伏玻璃,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装设有储能电池,所述光伏玻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储能电池用于储存所述光伏玻璃转化的电能并分别供给至所述第一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围挡邻近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盖合有操作窗,所述操作窗通过转轴或推拉轨道活动装设于所述操作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贴合于所述透明围挡邻近所述室内空间的一面上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通过所述操作口取出或放入所述透明围挡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幕墙的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固定在不同高度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第二结构层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高度,所述第一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二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一框梁,所述第二结构层邻近所述第一结构层的一面上具有第二框梁,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为室内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空气循环件,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进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室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的第二出风端贯穿所述壳体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循环件导引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二出风端,以将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导引至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组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所述种植槽内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的一端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滴灌管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滴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滴灌管内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伦唐煌黄敬雯赵梓尧单诚蒋利宏秦岸立王嘉嘉何树岗张远江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