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接收天线数小于发射天线数时确定线性弥散空时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6479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收天线数小于发射天线数时确定线性弥散空时码的方法。现有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首先确定信道使用次数T(T≥M),构造分层矩阵C1...CN;然后构造N个T×T的酉矩阵U1...UN;再构造q=NT个M×T的编码矩阵Aj,k,j=1…T,k=1…N,M为发射天线数、N为接收天线数,Aj,k=P.Ck.diag(Uk(:,j)).Q,共得到NT个编码矩阵Aj,k,既确定线性弥散空时码完成。本方法采用迹正交方法来达到近最优信道容量,并使用代数方法来获得满分集增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确定的线性弥散空时码具有简单的编码设计复杂度,同时提供较佳的编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道编码
,涉及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信道下,具体是一种采用迹正交及满秩技术以达到近最优 信道容量和最大分集增益的线性弥散空时码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需要在能量和带宽受限的衰落信道下达到更大的传输速率和更好 的传输性能,MIMO(多天线系统)技术成为无线通信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MM0技术的优 势在于其将信道容量提高,可直接转化为高数据吞吐量,同时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数 据传输的可靠性,即低误码率。 空时码(space-time code)以MM0系统为平台,将通过发射和接收天线实现的空 间分集和信道编码结合起来,在时域和多天线构成的空间域上进行联合编码。它可以提供 在实现可靠高速率无线通信链路中面临挑战的有效解决方法。空时编码技术已被纳入第三 代移动通信标准(MT-2000标准)-CDMA2000和WCDMA之中。 V-BLAST(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的提出就是为了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其 将原始的数据流划分成发射天线个数的子流,然后通过各个天线将子流发送出去。V-BLAST 的优点在于其达到了较高的信道容量,具有高数据吞吐量,但是其空间分集增益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接收天线数小于发射天线数时确定线性弥散空时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确定信道使用次数T,T≥M,M为发射天线数,每组要进行编码的码字数量为q,q=NT,N为接收天线数;构造分层矩阵C↓[1]…C↓[N];其中C↓[i+1]由C↓[i]的各列向左循环移位得到;分层矩阵为M×T,满足每列有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为0,且C↓[i]↑[H]C↓[i]的主对角线元素都为1,即tr(C↓[i]↑[H]C↓[i])=T,i≠j时,C↓[i]↑[H]C↓[j]主对角线元素都为0,即tr(C↓[i]↑[H]C↓[j])=0;先构造C↓[1],若T=M,取C↓[1]=I↓[M],T>M时...

【技术特征摘要】
接收天线数小于发射天线数时确定线性弥散空时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步骤(1).确定信道使用次数T,T≥M,M为发射天线数,每组要进行编码的码字数量为q,q=NT,N为接收天线数;构造分层矩阵C1…CN;其中Ci+1由Ci的各列向左循环移位得到;分层矩阵为M×T,满足每列有一个元素为1,其他元素为0,且CiHCi的主对角线元素都为1,即i≠j时,CiHCj主对角线元素都为0,即先构造C1,若T=M,取C1=IM,T>M时,在IM后加入T-M个只含一个1的M维列向量,1的位置满足各列循环以为后同一行内没有相邻的1;步骤(2).构造N个T×T的酉矩阵U1…UN,即满足 <mrow><msub> <mi>U</mi> <mi>k</mi></msub><mo>=</mo><msup> <mi>e</mi> <msub><mi>j&theta;</mi><mi>k</mi> </msub></msup><mo>&CenterDot;</mo><mi>W</mi><mo>&CenterDot;</mo><mi>diag</mi><mo>{</mo><mn>1</mn><mo>,</mo><mi>&ome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磊陈惠芳王徐敏王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