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6306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单元,其包括底座和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侧壁两端的两个安装墙,两个所述安装墙之间转动连接有贯穿安装墙的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张力控制单元,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墙上侧壁的安装架和螺纹连接在安装架上侧壁中心处的螺杆,所述螺杆下端转动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两端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辊,每个所述第二调节辊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帽。本技术通过转动螺杆带动U型架上的两个第二调节辊上升或下降,使得穿过两个第二调节辊之间的聚酰亚胺薄膜所受到的张力改变,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通过控制螺杆手动调节聚酰亚胺薄膜受到的张力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薄膜,一般呈透明的黄色,在许多太阳能利用行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短时可达到400℃的高温,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聚酰亚胺薄膜是性能很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和二胺基二苯醚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特别适宜用作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材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在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用到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将生产出的聚酰亚胺薄膜运送至其它设备。

2、目前市面上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在传输聚酰亚胺薄膜时,通常是设置多组传输辊,将聚酰亚胺薄膜绕设在不同的传输辊上,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输辊旋转,达到传输聚酰亚胺薄膜的目的,而在此传输过程中,绕设在多组传输辊上的聚酰亚胺薄膜会受到传输时的牵拉力,导致聚酰亚胺薄膜所受张力过大进而出现损坏,或者在传输时出现松动导致聚酰亚胺薄膜出现褶皱的情况,不能手动调节控制对聚酰亚胺薄膜施加的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3、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适用于解决聚酰亚胺薄膜受到传输时的牵拉力,导致聚酰亚胺薄膜所受张力过大进而出现损坏,或者在传输时出现松动导致聚酰亚胺薄膜出现褶皱的情况,不能手动调节对聚酰亚胺薄膜施加的张力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包括:

5、传输单元,其包括底座和固定连接在底座上侧壁两端的两个安装墙,两个所述安装墙之间转动连接有贯穿安装墙的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墙壁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上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输辊一端固定连接;

6、张力控制单元,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安装墙上侧壁的安装架和螺纹连接在安装架上侧壁中心处的螺杆,所述安装架两侧壁上均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螺杆下端转动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两端滑动设置在矩形开口内,所述u型架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u型架两端之间滑动连接有第二调节辊,每个所述第二调节辊两端均贯穿对应的条形开口并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帽,两个所述安装墙之间还滑动连接有多组第一调节辊,两个所述安装墙上开设有多组与第一调节辊两端匹配的活动槽,每个所述第一调节辊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帽。

7、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辊和第二传输辊靠近驱动电机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应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8、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墙之间固定连接多组导杆,每个所述导杆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每个所述滑块一侧壁靠近导杆的一端还贯穿设置有与导杆相抵的螺栓。

9、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墙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三传输辊,每个所述第三传输辊分别设置在导杆与第二调节辊以及第一调节辊之间。

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u型架两侧壁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滑轮,所述安装架上的两个矩形开口内均开设有与滑轮匹配的滑槽。

11、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紧固螺帽靠近对应安装墙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每个所述第二紧固螺帽靠近u型架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聚酰亚胺薄膜传输,通过转动螺杆带动u型架上的两个第二调节辊上升或下降,使得穿过两个第二调节辊之间的聚酰亚胺薄膜所受到的张力改变,两个第二调节辊越往下移,聚酰亚胺薄膜所受到的张力越大,反之越小,通过拧松第一调节辊两端的第一紧固螺帽,可以调节第一调节辊所在的高度,可以进一步改变聚酰亚胺薄膜受到的张力大小,扩大可控张力的控制范围,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通过控制螺杆手动调节聚酰亚胺薄膜受到的张力大小。

13、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张力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辊(103)和第二传输辊(106)靠近驱动电机(10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应的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所述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墙(102)之间固定连接多组导杆(110),每个所述导杆(110)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11),每个所述滑块(111)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112),每个所述滑块(111)一侧壁靠近导杆(110)的一端还贯穿设置有与导杆(110)相抵的螺栓(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墙(102)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三传输辊(109),每个所述第三传输辊(109)分别设置在导杆(110)与第二调节辊(204)以及第一调节辊(20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203)两侧壁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滑轮(206),所述安装架(201)上的两个矩形开口内均开设有与滑轮(206)匹配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紧固螺帽(208)靠近对应安装墙(102)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每个所述第二紧固螺帽(205)靠近U型架(203)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辊(103)和第二传输辊(106)靠近驱动电机(10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对应的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所述第一齿轮(107)和第二齿轮(108)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可控的聚酰亚胺薄膜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墙(102)之间固定连接多组导杆(110),每个所述导杆(110)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11),每个所述滑块(111)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轮(112),每个所述滑块(111)一侧壁靠近导杆(110)的一端还贯穿设置有与导杆(110)相抵的螺栓(113)。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韵升绝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