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81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包括一号主体墙、二号主体墙和核心层,所述一号主体墙和二号主体墙的正面分别固定预埋有一号预埋连接框和二号预埋连接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便捷进行卡接组件和推板的定位套入,从而在叠合装配过程中,利用单组推动组件的挤压推动,实现推板对压缩组件的扩展,进而推动内置的卡接组件并完成卡接固定,实际卡接固定时有效减小裸露螺栓的布置,位置墙体外侧面的完整和平整,且配合卡接组件中的加强板,改变圆柱体螺栓连接下强度不强的情况,配合“工字型”的卡杆和中间杆的组合,在卡接时提供多向支撑连接力,具有连接后墙体平整美观,连接简单稳定,连接支撑强度更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具体为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


技术介绍

1、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尤其是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因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势而受到重视。这种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快速装配,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通常在现场将预制的混凝土板运输至指定位置,使用起重设备将其垂直吊装到位,并通过预埋的连接件将两板与核心材料紧密连接,最后进行现场的接缝处理,确保整体的密封和稳定性,然而目前的双面叠合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前者需要较好的焊接技术能力,且应对整个叠合面,实际焊接范围广,难度高,焊接成本大,而后者在使用实,通常需要多组螺栓配合安装,且螺栓装配连接时裸露部分较大,装配后最外侧墙体多处呈现螺栓接头,且螺栓在连接承载时仅仅靠螺帽或螺栓上的螺纹维持连接稳定,在震动和偏移外力作用下存在松动风险,综合连接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包括一号主体墙(1)、二号主体墙(2)和核心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主体墙(1)和二号主体墙(2)的正面分别固定预埋有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的正面均开设有装配腔(6),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正面的中部开设有中间腔(7),所述中间腔(7)的内部设有压缩组件(8),所述中间腔(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推板(11),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之间滑动套接有卡接组件(10),所述二号预埋连接框(5)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推动组件(9),所述核心层(3)位于一号主体墙(1)和二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包括一号主体墙(1)、二号主体墙(2)和核心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主体墙(1)和二号主体墙(2)的正面分别固定预埋有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的正面均开设有装配腔(6),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正面的中部开设有中间腔(7),所述中间腔(7)的内部设有压缩组件(8),所述中间腔(7)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推板(11),所述一号预埋连接框(4)和二号预埋连接框(5)之间滑动套接有卡接组件(10),所述二号预埋连接框(5)的中部固定套接有推动组件(9),所述核心层(3)位于一号主体墙(1)和二号主体墙(2)之间,所述核心层(3)套设在卡接组件(10)和推板(1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8)包括滑块(81)、弹簧(82)和斜面(83),所述滑块(8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弹簧(82)固定连接在两个滑块(81)之间,所述斜面(83)开设在滑块(81)端面上,所述滑块(81)开设有斜面(83)的一端保留有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双面叠合的装配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9)包括一号管(91)、二号管(92)和螺栓(93),所述一号管(91)固定套接在二号预埋连接框(5)中,所述二号管(92)的一端与一号管(91)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管(92)的另一端固定套接在二号主体墙(2)中,所述螺栓(93)螺纹套接在一号管(91)中,所述二号管(92)的内径小于二号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常志翔黄剑锋谭晶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