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70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涉及过滤设备相关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输送筒、固定盖、底盘和滤壳,输送筒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盖,固定盖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柱,输送筒的底端固定有底盘,输送筒的两侧皆设置有滤壳,滤壳的内壁下部固定有固定盘,固定盘的顶端固定有限制环,限制环内套接有滤筒,滤筒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且滤筒的底端设置在固定盘的顶端面上。本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筒、固定盖、底盘和滤壳,解决了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更换滤芯时对准不便,且过滤流量控制需要额外阀门控制,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为: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更换滤芯时对准更加方便,且控制过滤流量无需额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


技术介绍

1、双联过滤器是也称双联切换过滤器它是由两台不锈钢过滤器并联而成,具有结构新颖合理、密封性好、流通能力强、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应用范围广泛、适应性强的多用途过滤设备,尤其是滤芯侧漏机率小,能准确地保证过滤精度,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双联过滤器在进行滤芯更换的时候,拆开过滤器后,需要细致地卸下过滤器,再进行仔细地复装,在取放滤芯的过程中,由于滤芯呈圆筒状,进行取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对准,取放不够方便;

3、双联过滤器在更换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当一个过滤组件阻塞后,需要通过换向阀进行更换使用的过滤组件,使用时,更换需要同步进行,但是在进行工作时,使用的过滤器流量控制需要额外的阀门来进行控制,使用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通过设置输送筒、固定盖、底盘和滤壳,解决了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更换滤芯时对准不便,且过滤流量控制需要额外阀门控制,使用不便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包括输送筒、固定盖、底盘和滤壳,所述输送筒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输送筒的底端固定有底盘,所述输送筒的两侧皆设置有滤壳,所述滤壳的内壁下部固定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顶端固定有限制环,所述限制环内套接有滤筒,所述滤筒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且滤筒的底端设置在固定盘的顶端面上,工作时,通过输送筒将固定盖底部的固定柱活动连接在其中,并通过固定盖将输送筒的顶端封闭,通过底盘将输送筒的底端封闭,并通过滤壳在进行工作时,将经过其中的流体进行过滤。

4、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筒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所述输入管上方的输送筒周侧固定连通有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位置对应,所述输送筒周侧与输入管和输出管相同高度,且与输入管和输出管中轴线互相垂直地固定连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输送管,输送筒在进行工作时,通过输入管将流体导到固定柱上的l形孔内,并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滤壳中。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内贯通转动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柱顶端,所述固定柱内与输入管和输出管位置对应地开设有l形孔,转架在进行工作时,通过转架进行旋转,使得使用时,改变位置。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固定有半圆形柱,所述底盘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半圆形柱互相错开,固定柱在进行工作时,通过半圆形柱和限位块配合,限位块限制好相应的输送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滤壳的顶端设置有顶盘,所述顶盘的外部呈环形阵列贯通活动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底端螺纹连接在滤壳内,滤壳在进行工作时,通过顶盘将其顶部封闭,并通过安装螺旋旋紧。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盘内贯通固定有贯通管,所述固定盘的上方和下方靠近输送筒的周侧皆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输送管远离输送筒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内,固定盘在进行工作时,通过贯通管输送相应待过滤的流体。

9、进一步地,所述滤筒的顶端开设有顶口,所述顶口的内壁上固定有拉动杆,滤筒在进行工作时,通过顶口上的拉动杆在拉动时,将滤筒从滤壳中抽出。

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筒、固定盖和滤壳,解决了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更换滤芯时对准不便的问题,使用时拆开滤壳上的顶盘,再拉动顶口上的拉动杆,将滤筒从滤壳内抽出,再通过握住新滤筒上的拉动杆,再将滤筒放回滤壳中,通过限制环限制好,使得使用时,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更换滤芯时对准更加方便。

12、本技术通过设置输送筒、固定盖和底盘,解决了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过滤流量控制需要额外阀门控制,使用不便的问题,输送筒在进行工作时,通过输入管将需要过滤的流体导到固定柱上的l形孔内,再导到与输入管筒高度的输送管中,再通过输送管导到相应的滤壳内固定盘下方,再通过贯通管导到滤筒中,在滤筒内过滤后,进入滤筒和滤壳内壁上,再通过输送管导到与输出管相同高度的输送管内,再通过固定柱上的l形孔导到输出管中输出,并通过l形孔与输入管、输出管和输送管内壁位置的重合度,控制进行过滤的流体流量,使得使用时,双联过滤器在进行工作时过滤流量控制无需额外阀门控制,使用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包括输送筒(1)、固定盖(2)、底盘(3)和滤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盖(2),所述固定盖(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02),所述输送筒(1)的底端固定有底盘(3),所述输送筒(1)的两侧皆设置有滤壳(4),所述滤壳(4)的内壁下部固定有固定盘(401),所述固定盘(401)的顶端固定有限制环(403),所述限制环(403)内套接有滤筒(402),所述滤筒(402)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且滤筒(402)的底端设置在固定盘(401)的顶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2),所述输入管(102)上方的输送筒(1)周侧固定连通有输出管(103),所述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位置对应,所述输送筒(1)周侧与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相同高度,且与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中轴线互相垂直地固定连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输送管(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2)内贯通转动连接有转架(201),所述转架(201)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柱(202)顶端,所述固定柱(202)内与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位置对应地开设有L形孔(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02)的底端固定有半圆形柱(204),所述底盘(3)的顶端固定有限位块(301),所述限位块(301)和半圆形柱(204)互相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壳(4)的顶端设置有顶盘(404),所述顶盘(404)的外部呈环形阵列贯通活动连接有安装螺栓(407),所述安装螺栓(407)的底端螺纹连接在滤壳(4)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401)内贯通固定有贯通管(405),所述固定盘(401)的上方和下方靠近输送筒(1)的周侧皆开设有固定孔(406),所述输送管(101)远离输送筒(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孔(406)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402)的顶端开设有顶口(4021),所述顶口(4021)的内壁上固定有拉动杆(40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包括输送筒(1)、固定盖(2)、底盘(3)和滤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盖(2),所述固定盖(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柱(202),所述输送筒(1)的底端固定有底盘(3),所述输送筒(1)的两侧皆设置有滤壳(4),所述滤壳(4)的内壁下部固定有固定盘(401),所述固定盘(401)的顶端固定有限制环(403),所述限制环(403)内套接有滤筒(402),所述滤筒(402)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且滤筒(402)的底端设置在固定盘(401)的顶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的周侧下部固定连通有输入管(102),所述输入管(102)上方的输送筒(1)周侧固定连通有输出管(103),所述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位置对应,所述输送筒(1)周侧与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相同高度,且与输入管(102)和输出管(103)中轴线互相垂直地固定连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输送管(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滤芯的双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2)内贯通转动连接有转架(201),所述转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向泽岗罗祥罗彪龙爱华罗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龙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