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70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1
本申请提供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0%~18%的羧酸中和液、1%~7%的成膜剂、1%~8%的附加剂、2%~8%的增塑剂、2%~5%的缓蚀剂、2%~5%的紫外线抑制剂、1%~8%的着色剂和余量去离子水;所述羧酸中和液为长链羧酸酯和环氧乙烷加成物的混合;所述附加剂为改性纤维素;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解决了当前的防锈剂对金属表面红外反射率较高,发射率较低,直接用闪光灯激励,探测到往往是反射影像,通常使用刷黑色水性漆处理,黑色水性漆可能对被检物造成一定损害,很难清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锈剂,具体而言,涉及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属于红外热成像视觉检测,检测过程基于材料表面的温度场变化特点。由于热量传递的连续性,材料内部热传递或者热特性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表面温度场,从而反映出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或损伤。

2、金属加工件在生产加工及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生锈,这就需要使用防锈油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金属锈蚀的化学品。所谓锈是由于氧和水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混合物,铁锈是红色的,铜锈是绿色的,而铝和锌的锈称白锈。机械在运行和贮存中很难不与空气中的氧、湿气或其他腐蚀性介质接触,这些物质在金属表面将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要防止锈蚀就得阻止以上物质与金属接触。防锈剂属于防锈产品的一种,其他类型的还有防锈油、防锈纸等。

3、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是指:通过热激励源进行被检测物质外部主动加热,并在被检测物质的表面发出热波的同时向物质内部传播,再通过热成像仪记录被检测物质内部热波传播过程不同所形成的表面温度差异,最终由检测结果得到的热成像图来进行判断物质内部结构损伤并进行分析。

4、现有技术中,在防锈剂涂覆在检测物表面用于检测的时候,对金属表面红外反射率较高,发射率较低,直接用闪光灯激励,探测到往往是反射影像,通常使用刷黑色水性漆处理,黑色水性漆可能对被检物造成一定损害,很难清除;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防锈剂的设计,涂覆到检测物表面进行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时候,会使得物体表面喷涂的除锈剂在检测过程中,黏附在物体表面,难以清除。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及使用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0%~18%的羧酸中和液、1%~7%的成膜剂、1%~8%的附加剂、2%~8%的增塑剂、2%~5%的缓蚀剂、2%~5%的紫外线抑制剂、1%~8%的着色剂和余量去离子水;

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羧酸中和液为长链羧酸酯和环氧乙烷加成物的混合;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附加剂为改性纤维素,用于防止金属表面氧化发生,增强防锈剂内部分子之间的稳定性,能够与着色剂中被研磨的;

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改性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s1:将黏土洗净干燥,通过蒸馏水湿润在常压或者低压下,缓慢研磨,研磨粒度为600-800,直至形成黏土混合液;

10、s2:将s1中的黏土混合液倒入玻璃容器中,放入正向电流棒,通电,激发黏土混合液中的颗粒负电性混合;

11、s3:在加热器中加入聚酰胺亚胺纤维,将s2中的黏土混合液倒入,保证聚酰胺亚胺纤维、黏土混合液与水的质量配比为3~7:1~3:11~16,混合振荡均匀,再通过球磨机进行球磨,球磨的转速设置为80~200r/min,并且在球磨的过程中保证温度设定为温度为80~95℃,压力为1~2mpa。

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3中得到的改性纤维素在温度为80~95℃的设定下与对应质量配比的羧酸中和液、成膜剂、附加剂、增塑剂、缓蚀剂、紫外线抑制剂、着色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

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防锈剂喷涂均匀贴附在金属表面,所述成膜剂为酚醛树脂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者按配比混合,用于喷涂在物体表面时快速成膜。

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防锈剂喷涂均匀贴附在金属表面,所述缓蚀剂为甲基苯骈三氮唑和亚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延缓金属物体表面腐蚀的速度。

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紫外线抑制剂为二苯甲酮、苯并三唑酚和硝基连三氮杂茚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

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着色剂的制作步骤:

17、s1:采用黑色墨粉作为主导原料,加入蜜蜡进行研磨;

18、s2:研磨松香颗粒直至800-1000目形成松香粉末;

19、s3:将s2中的松香粉末加入s1的着色混合物中,继续研磨。

2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1中加入蜜蜡进行研磨,所述黑色墨粉与蜜蜡的克重比为1.2~1.5:2~3,用于均匀分散黑色墨粉,黑色墨粉作为原料,能够避免在喷涂防锈剂的时候,防锈剂过于光亮,造成红外热波的传导反射过多。

2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2中的松香粉末用于辅助热传导,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时候,能够形成保护膜隔绝空气,防止金属表面的再氧化。

2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s3中的着色剂浓缩液加入80℃的蒸馏水超声波振荡均匀得到着色剂,所述着色剂浓缩液与80℃的蒸馏水的配比为1~1.5:5~5.3。

2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为:

24、(1)将需要进行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的物体表面清理并干燥;

25、(2)匀速喷涂可剥离防锈剂,并于常温至50℃的温度下干燥;

26、(3)直接裸露或放置在风干箱内风干;

27、(4)放置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装置中查看红外热图。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9、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30、(1)具有较好的结晶性的改性纤维素,在结晶的过程中,通过针状结晶体与聚酰胺亚胺纤维缠绕结合,能够便于表面的平滑稳定;

31、(2)同时能够通过针状结晶与聚酰胺亚胺纤维在限定的转速范围内进行球磨,能够在可剥离除锈剂进行喷涂的时候,稳定地按照针状晶体和纤维结构相互拉扯,保证针状晶体的排列稳定,使得红外热波照射的时候,发射率高,且反射率低,能够减少成像的磨损;

32、且能够通过针状晶体与纤维结构之间的联动,提高了红外热波通过的时候,通过纤维弹性弹动,减少可剥离防锈剂覆膜在检测完成之后,由于过热黏附在被测物体表面而难以揭除;

33、同时,通过这一结构,能够便于在剥离的时候,快速地对干燥黏附在被测物体表面的可剥离防锈剂覆膜的一体揭除;

34、(3)通过黑色墨粉作为主导的着色剂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可剥离防锈剂喷涂之后,由于表面呈光面而造成的红外热波直接在表面四散的现象,提高成像的速度和准确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0%~18%的羧酸中和液、1%~7%的成膜剂、1%~8%的附加剂、2%~8%的增塑剂、2%~5%的缓蚀剂、2%~5%的紫外线抑制剂、1%~8%的着色剂和余量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得到的改性纤维素在温度为80~95℃的设定下与对应质量配比的羧酸中和液、成膜剂、附加剂、增塑剂、缓蚀剂、紫外线抑制剂、着色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防锈剂喷涂均匀贴附在金属表面,所述成膜剂为酚醛树脂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者按配比混合,用于喷涂在物体表面时快速成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为甲基苯骈三氮唑和亚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延缓金属物体表面腐蚀的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抑制剂为二苯甲酮、苯并三唑酚和硝基连三氮杂茚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的制作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加入蜜蜡进行研磨,所述黑色墨粉与蜜蜡的克重比为1.2~1.5:2~3,用于均匀分散黑色墨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松香粉末用于辅助热传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着色剂浓缩液加入80℃的蒸馏水超声波振荡均匀得到着色剂,所述着色剂浓缩液与80℃的蒸馏水的配比为1~1.5:5~5.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步骤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10%~18%的羧酸中和液、1%~7%的成膜剂、1%~8%的附加剂、2%~8%的增塑剂、2%~5%的缓蚀剂、2%~5%的紫外线抑制剂、1%~8%的着色剂和余量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得到的改性纤维素在温度为80~95℃的设定下与对应质量配比的羧酸中和液、成膜剂、附加剂、增塑剂、缓蚀剂、紫外线抑制剂、着色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防锈剂喷涂均匀贴附在金属表面,所述成膜剂为酚醛树脂和硬脂酸中的一种或两者按配比混合,用于喷涂在物体表面时快速成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物表面处理的可剥离防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蚀剂为甲基苯骈三氮唑和亚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延缓金属物体表面腐蚀的速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飞柳建畅晋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派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