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阳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53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床架下端的支撑脚,床架包括靠背架和躺架,躺架的前端设有棘轮部,棘轮部的另一端与躺架连接,支撑脚包括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靠背架与躺架上设有垫布,垫布的前端与靠背架的前端相连接,靠背架的后端与躺架相连接,垫布的前端延迟成型有可活动的枕布,枕布的的另一端设有枕头,躺架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存放袋;避免了枕头与折叠架不是一体的,导致折叠床折叠时候,用户只能将枕头取出放至别处或将枕头夹与靠背架与躺架之间,枕头放至别处会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枕头夹于靠背架与躺架之间,影响折叠床的折叠,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自带枕头且不会影响折叠的折叠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折叠床的,特指一种折叠床。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室,且大多数人中午不回家都在工作室休息,为了更舒适的休息,许多人选择购买折叠床,折叠床是一种临时使用且便于收藏的卧具,现在市场上的折叠床大都由两部分组成:床体和靠背,靠背与床体大都可以相对转动,从而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调整,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大多数都没有携带枕头,用户在使用时需要额外再准备一个枕头来增加舒适性,但是在收纳折叠时,额外的枕头又不便于收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折叠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带枕头且不会影响折叠的折叠床。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床架下端的支撑脚,所述床架包括靠背架和躺架,所述躺架的前端设有棘轮部,所述棘轮部的一端与靠背架连接,棘轮部的另一端与躺架连接,所述靠背架相对于躺架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支撑脚包括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所述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设于躺架的下端,所述靠背架与躺架上设有垫布,所述垫布的前端与靠背架的前端相连接,靠背架的后端与躺架相连接,所述垫布的前端延迟成型有可活动的枕布,所述枕布的一端与垫布相连接,枕布的另一端设有枕头,所述枕头可绕靠背架转动,翻转至靠背架的后侧,所述躺架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存放袋。

4、进一步的,所述躺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杆和右杆以及与左杆和右杆相连接的挂脚部,所述垫布的后端与挂脚部相连接,所述存放袋设于左杆上,所述左杆和右杆的两端均设有棘轮部,所述靠背架与左杆和右杆前端的棘轮部相连接,所述挂脚部与左杆和右杆后端的棘轮部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均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棘轮部上开设有棘轮孔,所述连接孔与棘轮孔内设有转动杆,连接件可相对于棘轮部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杆孔,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杆孔内设有固定杆,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两侧延伸成型有连接板,所述连接孔开设在连接板上,所述棘轮部设置在连接件两侧的连接板之间,所述棘轮部的下表面与连接件相卡接。

7、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之间设有稳定杆。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底部均设有防滑块。

9、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0、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床架下端的支撑脚,所述床架包括靠背架和躺架,所述躺架的前端设有棘轮部,所述棘轮部的一端与靠背架连接,棘轮部的另一端与躺架连接,所述靠背架相对于躺架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支撑脚包括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所述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设于躺架的下端,所述靠背架与躺架上设有垫布,所述垫布的前端与靠背架的前端相连接,靠背架的后端与躺架相连接,所述垫布的前端延迟成型有可活动的枕布,所述枕布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垫布的前端相缝合,枕布的的另一端设有枕头,所述枕头可绕靠背架转动,翻转至靠背架的后侧,所述躺架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存放袋;前支撑脚和后支撑脚的设置使折叠床更加稳定,靠背架的一端与躺架上的棘轮部相连接,用户在使用折叠椅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靠背架与躺架之间的角度从而增加增加舒适性,靠背架与躺架之间的角度调节之后折叠床可以当作躺椅使用,增加折叠床的实用性,且靠背架与躺架通过棘轮部可进行折叠,存放袋的设置使用户可将手机、水杯等物品放至存放袋内,需要使用时取出即可,方便快捷,垫布的前端连接有可活动的枕布,枕布上设有用户用于睡觉的枕头,用户使用使将靠背架与躺架展开,将靠背架后方的枕头翻转至靠背架的正面,用户便可使用从而增加舒适性,使用完后将枕头翻转回去,此时便可将靠背架与躺架进行收折,结构简单,快速便捷,避免了枕头与折叠架不是一体的,导致折叠床折叠的时候,用户只能将枕头取出放至别处或将枕头夹与靠背架与躺架之间,枕头放至别处会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枕头夹于靠背架与躺架之间,影响折叠床的折叠,使折叠床的体积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本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且结构简单,自带枕头的前提下不会影响折叠床进行折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1)和设置床架(1)下端的支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包括靠背架(3)和躺架(4),所述躺架(4)的前端设有棘轮部(5),所述棘轮部(5)的一端与靠背架(3)连接,棘轮部(5)的另一端与躺架(4)连接,所述靠背架(3)相对于躺架(4)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支撑脚包括前支撑脚(6)和后支撑脚(7),所述前支撑脚(6)和后支撑脚(7)设于躺架(4)的下端,所述靠背架(3)与躺架(4)上设有垫布(8),所述垫布(8)的前端与靠背架(3)的前端相连接,靠背架(3)的后端与躺架(4)相连接,所述垫布(8)的前端延迟成型有可活动的枕布(9),所述枕布(9)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8),所述连接部(28)与垫布(8)的前端相缝合,枕布(9)的另一端设有枕头(10),所述枕头(10)可绕靠背架(3)转动,翻转至靠背架(3)的后侧,所述躺架(4)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存放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架(4)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杆(12)和右杆(13)以及与左杆(12)和右杆(13)相连接的挂脚部(14),所述垫布(8)的后端与挂脚部(14)相连接,所述存放袋(11)设于左杆(12)上,所述左杆(12)和右杆(13)的两端均设有棘轮部(5),所述靠背架(3)与左杆(12)和右杆(13)前端的棘轮部(5)相连接,所述挂脚部(14)与左杆(12)和右杆(13)后端的棘轮部(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脚(6)和后支撑脚(7)均包括左支撑杆(15)、右支撑杆(16)和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的顶端均设有连接件(18),所述连接件(18)上开设有连接孔(19),所述棘轮部(5)上开设有棘轮孔(20),所述连接孔(19)与棘轮孔(20)内设有转动杆(21),连接件(18)可相对于棘轮部(5)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的顶端开设有杆孔(22),所述连接件(18)上开设有固定孔(23),所述固定孔(23)与杆孔(22)内设有固定杆(24),所述连接件(18)的上端两侧延伸成型有连接板(25),所述连接孔(19)开设在连接板(25)上,所述棘轮部(5)设置在连接件(18)两侧的连接板(25)之间,所述棘轮部(5)的下表面与连接件(18)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15)与右支撑杆(16)之间设有稳定杆(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7)两端的底部均设有防滑块(2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包括床架(1)和设置床架(1)下端的支撑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包括靠背架(3)和躺架(4),所述躺架(4)的前端设有棘轮部(5),所述棘轮部(5)的一端与靠背架(3)连接,棘轮部(5)的另一端与躺架(4)连接,所述靠背架(3)相对于躺架(4)的角度可调节,所述支撑脚包括前支撑脚(6)和后支撑脚(7),所述前支撑脚(6)和后支撑脚(7)设于躺架(4)的下端,所述靠背架(3)与躺架(4)上设有垫布(8),所述垫布(8)的前端与靠背架(3)的前端相连接,靠背架(3)的后端与躺架(4)相连接,所述垫布(8)的前端延迟成型有可活动的枕布(9),所述枕布(9)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8),所述连接部(28)与垫布(8)的前端相缝合,枕布(9)的另一端设有枕头(10),所述枕头(10)可绕靠背架(3)转动,翻转至靠背架(3)的后侧,所述躺架(4)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物品的存放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架(4)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杆(12)和右杆(13)以及与左杆(12)和右杆(13)相连接的挂脚部(14),所述垫布(8)的后端与挂脚部(14)相连接,所述存放袋(11)设于左杆(12)上,所述左杆(12)和右杆(13)的两端均设有棘轮部(5),所述靠背架(3)与左杆(12)和右杆(13)前端的棘轮部(5)相连接,所述挂脚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阳潜雄骏
申请(专利权)人:吕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