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运输框架。
技术介绍
1、摩托车作为快捷的个人交通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刚生产制造完成的摩托车,需要从制造厂运往销售地,为了保证新摩托车的可靠性,不能直接将摩托车开往销售地,而需要使用运输车将摩托车送往目的地。此外,因个人远途骑行旅行或摩托救援服务等也需要装车运输。
2、为了避免摩托车在运输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移动,就需要将摩托车进行固定。目前常见的运输方式是将摩托车推入小型封闭厢式货车的车厢中,通过轮胎托架或者在车厢内绑绳的方式对摩托车进行定位。这种方式操作较为麻烦,并且固定效果较差,存在摩托车倾倒碰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运输框架,能够将摩托车牢固地安定在其中,从而减少在摩托车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并且结构简单,搭建组合及拆解收纳都十分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摩托车运输框架,包括底部框架,底部框架的一端为摩托车进出的进出端,底部框架上设有用于承托摩托车的承托板,承托板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所述底部框架(1)的一端为摩托车进出的进出端,所述底部框架(1)上设有用于承托摩托车的承托板(5),所述承托板(5)接近进出端的一端设有上下板(6),所述上下板(6)为倾斜设置的,所述上下板(6)远离承托板(5)的一端高度低于接近承托板(5)的一端,所述底部框架(1)的两条长边上分别设有侧部框架(2),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分别转动连接在底部框架(1)的长边上,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端部框架(3),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的顶部设有顶部框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运输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所述底部框架(1)的一端为摩托车进出的进出端,所述底部框架(1)上设有用于承托摩托车的承托板(5),所述承托板(5)接近进出端的一端设有上下板(6),所述上下板(6)为倾斜设置的,所述上下板(6)远离承托板(5)的一端高度低于接近承托板(5)的一端,所述底部框架(1)的两条长边上分别设有侧部框架(2),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分别转动连接在底部框架(1)的长边上,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端部框架(3),两个所述侧部框架(2)的顶部设有顶部框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包括一对底板(11),两个所述底板(11)分别设置在承托板(5)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承托板(5)所在平面低于底板(11)所在平面,所述承托板(5)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与底板(11)侧面相连的承托挡板,所述上下板(6)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与底板(11)侧面相连的上下挡板,所述底部框架(1)还包括若干设置在底板(11)下方的底梁(12),所述底梁(12)沿底部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四角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包括一对平行的安装片(13),所述安装片(13)平行于底部框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片(13)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4),所述安装片(13)的顶部开设有开放的安装口(15),所述侧部框架(2)包括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两端的侧支柱(21),所述侧支柱(21)的底部设有销轴(22),所述销轴(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安装槽(14)中并能沿其滑动,所述侧支柱(21)上还设有卡销(23),所述卡销(23)的两端能够卡在两侧的安装口(15)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运输框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强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