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374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将田块所有秸秆集中于田间一小块区域,然后均匀翻耕还田,其余区域无秸秆还田;二是秸秆集中还田区域水稻生长季进行雨养水分管理;三是下一年秸秆集中至上一年未还田的区域,且秸秆还田区域和无秸秆还田区域的水分管理参照上一年进行,之后每年如此反复循环。该技术不仅保留了以往秸秆直接还田的生产习惯,实际操作上容易实现,而且秸秆集中还田区域和还田量可以根据田块大小与秸秆总量来机动规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该技术能有效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


技术介绍

1、水分管理和有机物料添加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而稻田又是温室气体ch4和n2o的重要排放源,由于稻田ch4排放量远远高于n2o排放量,因此其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是降低ch4排放。生产实践上,作物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产创收,但秸秆在淹水条件下还田会显著促进稻田甲烷排放,导致稻田是一个巨大的碳排放源,阻碍了农业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与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后持续淹水相比,早期采用的条带状覆盖还田尽管可通过减少秸秆和水分的直接接触来显著降低甲烷排放,但秸秆在排水烤田(移栽后40天左右)之前的长时间淹水下较难成型,不仅影响条带状效果,也容易导致虫卵病害滋生;近年来备受推崇的秸秆炭化还田甲烷减排效果明显,但秸秆需要离田后再还田且秸秆炭化耗能等综合费用高,排水烤田时还常常导致部分生物炭随流水飘走,实际生产上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3、生产上可将秸秆稻季直接还田改为非稻季还田,促使秸秆在好氧环境下分解,以降低后续稻季的ch4排放。但该措施也需要将秸秆搬运离田,放置一个稻季后再还田,一方面耗费一定人力物力,且秸秆存放期间的碳排放常常容易被忽视,造成排放量的低估;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当前机收秸秆直接还田习惯,特别是双季稻区或稻麦轮作区,稻田夏季秸秆还田率高,导致秸秆的有效处置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稻季秸秆还田技术,既能显著降低稻作系统水稻生长季的综合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总量又省时省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采用集中轮换还田耦合雨养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稻田的ch4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将待处理田块分为还田区和空白区,将待处理田块内所有秸秆切割后集中还田至所述还田区内,于插秧前均匀翻耕还田;

5、(2)所述还田区内采用雨养管理模式,所述空白区内采用常规水分管理模式;

6、(3)下一年将作物秸秆切割后集中至上一年空白区内进行还田,即上一年的空白区转换为还田区,依据步骤(2)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7、(4)依据上述步骤,于还田区和空白区内进行循环还田。

8、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还田区和空白区的面积比为1:(1-7)。

9、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秸秆切割长度15-20cm左右。

1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雨养管理模式具体为:水稻移栽时淹水10-15天,然后在稻田不再进行人为灌溉直到水稻收获。

1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常规水分管理模式具体为:水稻移栽后35-40天内田块一直处于淹水状态,然后进行中期排水烤田7-10天,随后进行复水10-15天,后期稻田每10-15天灌溉一次,水稻收获前7-10天不再灌溉。

12、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的稻季秸秆还田技术,既能显著降低稻作系统水稻生长季的综合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总量,又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达到固碳减排的目的。该技术不仅保留了以往秸秆直接还田的生产习惯,实际操作上容易实现,而且秸秆集中还田区域和还田量可以根据田块大小与秸秆总量来机动规划,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次,秸秆集中还田区域如果面积太小但秸秆还田量太大,甚至可以不种水稻而选择种植如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耗水少且更耐旱的农作物,以保证一整块农田的粮食产量,因此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最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田间试验结果证实,与秸秆均匀混施相比,秸秆集中轮换还田耦合雨养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整个稻田的ch4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达到稳产条件下的固碳减排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还田区和空白区的面积比为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秸秆切割长度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雨养管理模式具体为:水稻移栽时淹水10-15天,然后在稻田不再进行人为灌溉直到水稻收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常规水分管理模式具体为:水稻移栽后35-40天内田块一直处于淹水状态,然后进行中期排水烤田7-10天,随后进行复水10-15天,后期稻田每10-15天灌溉一次,水稻收获前7-10天不再灌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还田区和空白区的面积比为1:(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秸秆切割长度15-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碳减排的稻田秸秆还田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斌李若林庄义庆马静徐华颜晓元张学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