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气体放电管短接的外置脱离器。
技术介绍
1、外置脱离器是一种用于低压电源系统的浪涌保护器前端串联的电气设备。外置脱离器能够承受被保护浪涌保护器安装处的预期电涌电流,并能够分断由于浪涌保护器故障而产生的工频过电流。
2、常规外置脱离器中的静触头支架和气体放电管(gdt)之间的安装方式导致彼此之间存在空气间隙,在外置脱离器短路或受雷击的情况下,触点处易形成电弧,电弧会顺着空气间隙爬到气体放电管与出线端接口处并将gdt短接,磁脱扣组件内无电流通过而无法执行分断操作,导致外置脱离器内能量增加并一直累积,从而使外置脱离器被电弧击穿而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置脱离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2、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置脱离器,该外置脱离器包括气体放电管;静触头支架,所述静触头支架与所述气体放电管之间形成空气间隙;以及壳体,所述壳体的彼此面对的内壁面上分别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空气间隙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脱离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彼此组装的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所述第一壳体(4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绝缘板(491),所述第二壳体(4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绝缘板(49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绝缘板(49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绝缘板(492)分别延伸到所述空气间隙(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491)与所述第二壳体(42)的内壁面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脱离器(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彼此组装的第一壳体(41)和第二壳体(42),所述第一壳体(4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绝缘板(491),所述第二壳体(4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绝缘板(492),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绝缘板(49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绝缘板(492)分别延伸到所述空气间隙(1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491)与所述第二壳体(42)的内壁面之间存在第二配合间隙(103),所述第二绝缘板(492)与所述第一壳体(41)的内壁面之间存在第三配合间隙(1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支架(2)包括与所述气体放电管(1)连接的第一部分(21)以及与所述气体放电管(1)间隔开的第二部分(23),所述第二部分(23)的朝向气体放电管(1)的一侧与气体放电管(1)之间存在所述空气间隙(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脱离器(100)还包括动触头支架(5)、设置在所述动触头支架(5)的朝向所述静触头支架(2)一侧的动触点(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3)的背离所述气体放电管(1)的一侧的静触点(3),所述动触头支架(5)能够朝向或背离所述静触头支架(2)转动,以使所述动触点(6)与所述静触点(3)连接或断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脱离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的用于驱动所述动触头支架(5)转动的驱动组件(7),在所述动触头支架(5)朝向所述静触头支架(2)转动至所述动触点(6)与所述静触点(3)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动触点(6)的靠近所述驱动组件(7)的一端与所述静触点(3)之间存在第一安装间隙(1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23)沿着背离所述驱动组件(7)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静触点(3)的背离所述驱动组件(7)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3)的背离所述驱动组件(7)的一端更靠近所述驱动组件(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置脱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静触点(3)和所述驱动组件(7)之间的第一阻挡板(43),所述动触头支架(5)的朝向所述第一阻挡板(43)的端面为弧形面(51),其中在所述动触头支架(5)背离或朝向所述静触头支架(2)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阻挡板(43)与所述动触头支架(5)的所述弧形面(51)之间保持第二安装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萌,陈宇,高靖翔,王宏亮,历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