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舱及管理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舱及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5323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舱及管理方法,其中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和电芯管理单元,第一微控制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若干电芯管理单元,每个电芯管理单元连接一个电池箱;电池箱由若干电芯串联而成,且各电池箱组成电池簇;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共享参数信号和控制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管理系统中所有器件功能,系统运行更可靠,且对参数信号采集比较集中,资源利用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池优化及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舱及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电池的容量、安全性、健康状态与续航能力日益成为关注重点。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是对电池进行监控与控制的系统,将采集的电池信息实时反馈给用户,同时根据采集的信息调节参数,充分发挥电池的性能。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2、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插件和数据采集线连接到电芯,获取电压、温度等参数,并输入到微控制模块进行数据处理。电池管理系统均有安全冗余设计和防呆处理,但受限于成本压力和使用环境,一些电池管理系统选用单一的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unit),然采用单一的微控制单元可能出现运行异常,无法有效处理故障信号,最终导致整个电池管理系统崩溃。

3、为克服采用单一微控制单元的不足,目前常采用双微控制单元的形式,这种技术主要集中在双微控制单元独立运行。在双微控制单元形式中,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接插件和数据采集线连接到电池组,获取电芯的电压、温度等参数,并输入到第一微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控制输出接口实现对外部设备(外部设备)的控制和保护。而第二微控制单元监控第一微控制单元的运行状态、控制状态与健康状态,当第一微控制单元出现异常或失效时,第二微控制单元启动,接管第一微控制单元的工作,使电池管理系统继续正常运行,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等级和可靠性。

4、总的来说,传统电池管理系统多是采用单一的微控制单元,即使设计了双微控制单元,但是并未完全发挥第二微控制单元的作用,仅将其作为备用,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此外,现有技术中对电池数据的采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舱及管理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管理系统中所有器件功能,系统运行更可靠,且对参数信号采集比较集中,资源利用率较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和电芯管理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若干电芯管理单元,每个所述电芯管理单元连接一个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由若干电芯串联而成,且各所述电池箱组成电池簇;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共享参数信号和控制信号。

3、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有主无线模块,每个所述电芯管理单元都连接有次无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的主无线模块分别与所有的电芯管理单元的次无线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的主无线模块分别与所有的电芯管理单元的次无线模块通信连接。

4、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spi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spi通信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双通道spi桥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双通道spi桥接电路连接。

6、可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模拟前端,所述模拟前端设置在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上,用于采集电芯参数。

7、可选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采用串行或并行通信连接。

8、可选地,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9、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通过can通信或rs485通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10、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参数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

11、可选地,所述参数信号包括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采集的电池箱的温度和/或电压,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接收的控制信号以及发出的控制信号。

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舱,包括若干电池簇,还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每个电芯管理单元都连接有所述电池簇中的电池箱。

1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接收与其连接的电芯管理单元采集的对应电池箱的参数信号;第二微控制单元接收与其连接的电芯管理单元采集的对应的电池箱的参数信号;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相互通信并共享所述参数信号和控制信号。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和电芯管理单元,第一微控制单元和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若干电芯管理单元,每个电芯管理单元连接一个电池箱;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共享参数信号和控制信号,基于此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在正常工作时,能够利用两个微控制单元同时控制电芯管理单元对所有电芯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充分发挥两个微控制单元的效用,而当其中一个微控制单元异常时,另一个微控制单元也能够保持电池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使电池管理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且每个电芯管理单元采集电池箱的参数信号,数据采集比较集中,资源利用率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和电芯管理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有主无线模块,每个所述电芯管理单元都连接有次无线模块,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SPI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双通道SPI桥接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模拟前端,所述模拟前端设置在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上,用于采集电芯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采用串行或并行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通过CAN通信或RS485通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参数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信号包括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采集的电池箱的温度和/或电压,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接收的控制信号以及发出的控制信号。

11.一种电池舱,包括若干电池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每个电芯管理单元都连接有所述电池簇中的电池箱。

12.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二微控制单元和电芯管理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有主无线模块,每个所述电芯管理单元都连接有次无线模块,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spi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其对应的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之间通过双通道spi桥接电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模拟前端,所述模拟前端设置在所述电芯管理单元上,用于采集电芯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之间采用串行或并行通信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杰章洪铨彭翔祝李静吴博祥吴杰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