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制造技术_技高网

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093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具体涉及接户线夹领域,包括接户辅材环,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一端两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绝缘防护套,所述接户辅材环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套,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两侧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管,所述固定导电管的一侧设置有线路固定机构,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绝缘防护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设置的绝缘防护机构和防护机构对支撑导电板和固定导电管处的线路夹持机构和线路固定机构的表面进行全方位遮盖防护,可以对接户导线和线路导线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护,提高防水效果,有效防止接头氧化,出现用户缺相烧坏电器等事故,起到安全供电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户线夹,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不断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更为提高,线路设备的隐患将造成客户用电体验不佳,对供电可靠性产生极大影响,农村地区客户用电故障主要出在导线连接处出现老化形成的接触不良。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660840.7的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接户线绝缘保护线夹;该便携式接户线绝缘保护线夹,可以在保证绝缘安全性的前提下快速完成线缆的接通工作,同时免除常规的胶带包裹绝缘处理方式,还具备相序标识功能,以免后续使用过程中人员出现混淆的情况;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接户线夹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刨削开绝缘层接入异型并沟线夹,容易导致原本密封的导线进水,导致电阻率增大,损耗增大,接触不良故障频繁发,甚至烧断缺相,降低导线绝缘等级,影响安全供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包括接户辅材环,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一端两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绝缘防护套,所述接户辅材环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套,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两侧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管,所述固定导电管的一侧设置有线路固定机构,所述接户辅材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绝缘防护机构;

3、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第一绝缘防护套可以对接户辅材环进行防护,并通过接户辅材环方便与导线连接,并通过设置的第二绝缘防护套起到绝缘防护的作用,并通过支撑导电板和固定导电管可以与线路进行连接,并通过设置的线路固定机构可以方便将线路与固定导电管相连接,并通过绝缘防护机构可以对固定导电管的连接处进行绝缘防护,避免内部进水,有效防止接头氧化,用户缺相烧坏电器等事故,且可以使接户导线不直接与线路导线相连接,避免接头部分接触不紧固,电流较大、电阻较大导致发热氧化,损伤导线;

4、所述接户辅材环靠近第二绝缘防护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导电板,所述支撑导电板的中部设置有线路夹持机构,所述支撑导电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

5、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支撑导电板可以通过线路夹持机构可以与接户导线相连接,并通过防护机构对连接处进行绝缘防水防护,提高使用效果。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户辅材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口”形结构,所述固定导电管设置在第一绝缘防护套和第二绝缘防护套之间;

7、可以看出,通过接户辅材环可以使接户导线不直接与线路导线相连接,避免接头部分接触不紧固,电流较大、电阻较大导致发热氧化,损伤导线,并通过第一绝缘防护套和第二绝缘防护套可以对接户辅材环进行绝缘防护。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导电板一侧的限位放置槽,所述支撑导电板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支撑导电板的一端套设有第一挤压板,所述第一螺纹杆靠近第一挤压板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螺帽;

9、可以看出,通过限位放置槽方便对接户导线进行限位,并通过转动第一螺帽带动第一挤压板对接户导线进行挤压夹持,可以提高固定连接强度,可以通过支撑导电板与接户辅材环电连接,方便通过接户辅材环连接多个线路导线,提高使用效果。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导电板贯穿第一挤压板并与第一挤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帽设置在第一挤压板远离支撑导电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挤压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形结构,所述第一挤压板与限位放置槽相对应,所述限位放置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

11、可以看出,通过转动第一螺帽对第一挤压板的挤压,可以通过与限位放置槽的配合对接户导线进行夹持固定,实现电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固定导电管相对一侧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壁体与固定导电管的壁体相贴合,另一侧壁体设置有为“u”形槽,所述固定导电管远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压板;

13、可以看出,通过移动第二挤压板并通过与固定导电管的配合对线路导线进行夹持,可以方便连接固定,且可以通过固定导电管和接户辅材环与支撑导电板电连接。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导电管和第二挤压板的中部并套设有第二螺帽,所述第二挤压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头位于第一固定板的一侧“u”形槽内部;

15、可以看出,通过转动第二螺帽对第二挤压板进行移动挤压,可以方便使用,并通过第一固定板一侧的“u”形槽可以对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螺头进行限位,提高第二螺纹杆的固定强度,提高使用效果。

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导电板上下两侧的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所述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防护套底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防护套底壳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连接放置板,所述防护套底壳的一侧与第二绝缘防护套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放置槽;

17、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对支撑导电板进行罩起防护,可以起到防水防护的作用,避免直接暴露在外,影响使用效果,并通过设置的防护连接放置板和放置槽方便将防护套底壳卡在支撑导电板的底部并可以对线路导线进行限位卡接。

1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套顶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防护套顶盖的一侧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连接盖板,所述防护连接盖板和防护连接放置板相对应,所述防护连接盖板和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固定板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插孔;

19、可以看出,通过防护连接盖板和防护连接放置板的配合,可以对线路导线与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提高对线路导线的密封强度,并通过设置的密封条和提高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卡接的密封强度,且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的配合,可以提高防护套底壳和第一防护套顶盖贴合密封强度,并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插孔方便固定使用。

2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导电管上下两侧的防护套底盖和第二防护套顶盖,所述防护套底盖和第二防护套顶盖的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连接线防护底板和连接线防护顶板,所述防护套底盖的和第二防护套顶盖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防护套底盖和第二防护套顶盖的相背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

21、可以看出,通过防护套底盖和第一固定插孔可以对固定导电管的外表面进行遮盖防护,并方便打开安装使用,通过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可以提高第二防护套顶盖和防护套底盖的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包括接户辅材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一端两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绝缘防护套(2),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套(3),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两侧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管(5),所述固定导电管(5)的一侧设置有线路固定机构,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绝缘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口”形结构,所述固定导电管(5)设置在第一绝缘防护套(2)和第二绝缘防护套(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导电板(4)一侧的限位放置槽(6),所述支撑导电板(4)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靠近支撑导电板(4)的一端套设有第一挤压板(8),所述第一螺纹杆(7)靠近第一挤压板(8)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螺帽(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电板(4)贯穿第一挤压板(8)并与第一挤压板(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帽(9)设置在第一挤压板(8)远离支撑导电板(4)的一侧,所述第一挤压板(8)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形结构,所述第一挤压板(8)与限位放置槽(6)相对应,所述限位放置槽(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固定导电管(5)相对一侧的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一侧壁体与固定导电管(5)的壁体相贴合,另一侧壁体设置有为“U”形槽,所述固定导电管(5)远离第一固定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压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12),所述第二螺纹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导电管(5)和第二挤压板(11)的中部并套设有第二螺帽(13),所述第二挤压板(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螺纹杆(12)的螺头位于第一固定板(10)的一侧“U”形槽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导电板(4)上下两侧的防护套底壳(14)和第一防护套顶盖(15),所述防护套底壳(14)和第一防护套顶盖(1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防护套底壳(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7),所述防护套底壳(14)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连接放置板(16),所述防护套底壳(14)的一侧与第二绝缘防护套(3)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放置槽(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套顶盖(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9),所述第一防护套顶盖(15)的一侧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连接盖板(20),所述防护连接盖板(20)和防护连接放置板(16)相对应,所述防护连接盖板(20)和第一连接板(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21),所述第一连接板(19)与第二固定板(17)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板(19)和第二固定板(17)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插孔(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导电管(5)上下两侧的防护套底盖(23)和第二防护套顶盖(24),所述防护套底盖(23)和第二防护套顶盖(24)的两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相对应的连接线防护底板(25)和连接线防护顶板(29),所述防护套底盖(23)的和第二防护套顶盖(24)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防护套底盖(23)和第二防护套顶盖(24)的相背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7)和第三连接板(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套顶盖(24)的一侧开设有密封卡槽(30),所述防护套底盖(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卡条(26),所述第二连接板(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8),所述卡块(28)的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第三连接板(31)的表面与卡块(28)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插孔(32)。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包括接户辅材环(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一端两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绝缘防护套(2),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二绝缘防护套(3),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两侧中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管(5),所述固定导电管(5)的一侧设置有线路固定机构,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绝缘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户辅材环(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口”形结构,所述固定导电管(5)设置在第一绝缘防护套(2)和第二绝缘防护套(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夹持机构包括开设在支撑导电板(4)一侧的限位放置槽(6),所述支撑导电板(4)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靠近支撑导电板(4)的一端套设有第一挤压板(8),所述第一螺纹杆(7)靠近第一挤压板(8)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螺帽(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电板(4)贯穿第一挤压板(8)并与第一挤压板(8)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帽(9)设置在第一挤压板(8)远离支撑导电板(4)的一侧,所述第一挤压板(8)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形结构,所述第一挤压板(8)与限位放置槽(6)相对应,所述限位放置槽(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固定导电管(5)相对一侧的第一固定板(10),所述第一固定板(10)一侧壁体与固定导电管(5)的壁体相贴合,另一侧壁体设置有为“u”形槽,所述固定导电管(5)远离第一固定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压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绝缘线路接户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0)的中部插设有两个第二螺纹杆(12),所述第二螺纹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导电管(5)和第二挤压板(11)的中部并套设有第二螺帽(13),所述第二挤压板(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高洁周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如皋市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