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502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6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在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在前壳和后壳之间设置PCBA板,在PCBA板上朝向前壳一侧设置微型红外传感器,在前壳中心位置处设置第一通孔,微型红外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PCBA贴合,在所述背光模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贴合一压电器件。本技术微型红外传感器初始通电标定背光模组距离红外传感器的距离,当显示屏被按压或者触摸时,硅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检测背光模组的位移,反馈不同的信号到压电器件,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极大限度的减小了布置空间,减少意外触摸造成的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误触显示屏,具体涉及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对车载显示屏的功能要求高,同时也对显示屏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盲触”和“防误触”的概念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2、目前,车载显示屏的防误触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采用纯机械式的设计,通过各机构之间的配合来防止误触。另一种是通过外置装置来进行触摸,而不是通过手指直接触摸屏幕,以此实现防误触。

3、然而,这些现有的防误触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纯机械式的防误触设计往往会导致产品的尺寸过大,看起来十分臃肿,而通过外置装置进行触摸的方式则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4、超薄和极窄边框的设计是当前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这种简洁、时尚的设计。然而,现有的防误触技术却往往与这种设计理念相冲突,使得传统带有防误触功能的车载显示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因此,开发一种既能保证防误触功能又能适应超薄和极窄边框设计要求的车载显示屏,成为当前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四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处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间通过硅胶、垫片和螺丝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硅胶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的硅胶位置处放置垫片,所述螺丝依次穿过垫片和硅胶,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四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处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间通过硅胶、垫片和螺丝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硅胶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的硅胶位置处放置垫片,所述螺丝依次穿过垫片和硅胶,通过所述前壳的第二通孔并旋紧到所述背光模组上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中,将所述背光模组和前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通过ocr胶进行全贴合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涛张磊李传栋
申请(专利权)人:精电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