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777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膜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板;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浸润槽,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在浸润槽中,循环组件带动硝酸银溶液沿着与多孔石墨烯膜张紧的方向流动,增加了硝酸银溶液与多孔石墨烯膜的接触并减少了对多孔石墨烯膜的横向冲击,在加热腔中,循环组件带动硝酸银溶液冲击在加热腔的环形内壁上,沿着环形内壁流动在加热腔的内部形成环形涡流,起到了类似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浓度均匀,形成的涡流还能够有利于加热腔内部的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膜加工,尤其涉及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多孔石墨烯薄膜因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性能,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和能量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而银作为一种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常被用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因此,将多孔石墨烯薄膜与银结合,有望在电子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发挥出更好的性能。

2、在公开号为cn112063967a的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镀银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石墨化、表面改性、磁控溅射镀膜和退火处理,所制备的镀银石墨烯薄膜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因而具有更小的趋肤深度,可以保证镀银石墨烯薄膜在较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屏蔽效能。

3、在制备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的过程中,需要将石墨烯膜浸渍在浸润液中,为了防止因浸润液局部浓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的纳米银在石墨烯膜上沉积不均的情况发生,需要通过搅拌来使得浸润液的浓度均匀,但是在搅拌的过程中,浸润液会对石墨烯膜产生横向的冲击,从而使得石墨烯膜产生弯曲,产生弯曲的部分沉积的纳米银会变少,从而导致石墨烯膜上沉积的纳米银厚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搅拌的过程中,浸润液会对石墨烯膜产生横向的冲击,从而使得石墨烯膜产生弯曲,产生弯曲的部分沉积的纳米银会变少,从而导致石墨烯膜上沉积的纳米银厚度不均的缺点,而提出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及装置。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该浸润方法通过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实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调节夹板在合适的位置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并将石墨烯膜进行张紧;

4、步骤二、将夹持住的石墨烯膜放入到浸润槽中进行浸润;

5、步骤三、启动循环组件带动浸润液循环流动,以使得石墨烯膜与浸润液充分接触;

6、步骤四、浸润一段时间后,将石墨烯膜取出;

7、在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时,通过两个夹板对石墨烯膜进行张紧,在将石墨烯膜放置在浸润槽的内部后,通过浸润液的循环流动,以使得浸润槽中浸润液的浓度均匀,浸润液流动的方向与石墨烯膜的张紧方向相互平行。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板;

9、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浸润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提高离子与石墨烯膜接触面积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还用于带动浸润液在所述加热腔与所述浸润槽中循环流动;

10、所述循环组件还用于增加浸润液与石墨烯膜被所述夹板夹持的部位之间的接触,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填充有浸润液。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浸润槽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加热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浸润槽的内部连通。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不与所述浸润槽的所在位置相交叉;

13、在浸润液循环流动的过程中,第一出水管喷射出的浸润液冲击在加热腔的内壁上,浸润液沿着加热腔的内壁环形流动,以使得加热腔内部浸润液循环流动形成涡流。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管具有多个分支管道,所述浸润槽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分支管道与所述进水孔固定连通;

15、在浸润液进入到浸润槽内部的过程中,浸润液从对称设置的两排进水孔进入到浸润槽的内部后,沿着石墨烯膜的两侧流过,减少了对石墨烯膜的横向冲击。

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部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均位于所述浸润槽的上方。

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进水孔的所述夹板与所述滑轨固定连接,远离所述进水孔的所述夹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板的夹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凸块,全部所述凸块的靠近所述石墨烯膜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引导浸润液的凹槽,全部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孔,凹槽与对应的连通孔连通所述夹板的安装座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

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环,所述加热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加热环用于对加热腔内部的浸润液进行加热,以使得浸润液的温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恒温状态。

2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器;

21、所述加热环在加热过程中工作方法具体为:

22、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信号;

23、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息;

24、所述控制器将第一控制信息发送至加热环以控制加热环对加热腔内部的浸润液加热至指定温度。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专利技术通过循环组件的设置,在浸润槽中,循环组件带动硝酸银溶液沿着与多孔石墨烯膜张紧的方向流动,增加了硝酸银溶液与多孔石墨烯膜的接触并减少了对硝酸银溶液对多孔石墨烯膜的横向冲击,在加热腔中,循环组件带动硝酸银溶液冲击在加热腔的环形内壁上,沿着环形内壁流动在加热腔的内部形成环形涡流,起到了类似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浓度均匀,形成的涡流还能够有利于加热腔内部的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

27、2、本专利技术通过夹板的设置,一方面起到了对多孔石墨烯膜夹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浸润槽中,硝酸银溶液流动的过程中冲击在可移动的夹板的一侧,使得可移动夹板具有远离固定的夹板的趋势,从而有利于对多孔石墨烯膜进行张紧,从而有利于防止多孔石墨烯膜发生弯曲。

28、3、本专利技术通过凹槽的设置,硝酸银溶液在浸润槽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部分硝酸银溶液进入到凹槽的内部,增加了硝酸银溶液与多孔石墨烯膜的接触面积,同时进入到凹槽的内部的硝酸银溶液还能够渗透进入到凸块与多孔石墨烯膜的夹持接触位置,有利于对夹持部位的多孔石墨烯膜与硝酸银溶液进行反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浸润方法通过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实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所述第一水泵(5)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5)的进水端通过第一管道(7)与所述浸润槽(3)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8)与所述加热腔(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第二管道(9)与所述加热腔(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出水管(10)与所述浸润槽(3)的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热腔(4)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方向不与所述浸润槽(3)的所在位置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10)具有多个分支管道,所述浸润槽(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1),所述分支管道与所述进水孔(11)固定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的伸缩端部固定安装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夹板(2),两个所述夹板(2)均位于所述浸润槽(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进水孔(11)的所述夹板(2)与所述滑轨(13)固定连接,远离所述进水孔(11)的所述夹板(2)与所述滑轨(13)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板(2)的夹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凸块(15),全部所述凸块(15)的靠近所述石墨烯膜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引导浸润液的凹槽(16),全部所述凹槽(16)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孔(17),凹槽(16)与对应的连通孔(17)连通,所述夹板(2)的安装座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1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4)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环(19),所述加热腔(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0),加热环(19)用于对加热腔(4)内部的浸润液进行加热,以使得浸润液的温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恒温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器(21);

...

【技术特征摘要】

1.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浸润方法通过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实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对石墨烯膜进行夹持的两个夹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所述第一水泵(5)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泵(5)的进水端通过第一管道(7)与所述浸润槽(3)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的出水端通过第一出水管(8)与所述加热腔(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进水端通过第二管道(9)与所述加热腔(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6)的出水端通过第二出水管(10)与所述浸润槽(3)的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加热腔(4)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出水管(8)的出水方向不与所述浸润槽(3)的所在位置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银多孔石墨烯膜银盐浸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管(10)具有多个分支管道,所述浸润槽(3)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1),所述分支管道与所述进水孔(11)固定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银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郭志文李年王振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格兰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