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435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电池架,所述电池架包括背板和摆放壳,所述摆放壳由上到下均匀的设置在背板的前端面,且摆放壳与背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测温探头,且测温探头的头部从背板前端面伸出,所述摆放壳中部开设有两侧贯穿的中槽;安装在中槽中的温控导热组件,所述温控导热组件包括外插壳和导热弯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背板上安装若干测温探头,方便通过测温探头来对不同位置的电池进行检测相应的电池温度,可以根据温度来进行不同的散热作业,实现散热模组智能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散热模组,具体为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电池是常见的移动式电能供应机构,是各种设备常用的动力能源,最为常见的为车辆、灯具、电动工具、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或热交换设备等,皆需使用电池供应电力,而其中随着生活形态的改变,交通运输工具如车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所以电池的安全使用以及稳定运行已经成为设备性能的重要研究课题。

2、现有公开号为cn2016464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用电池散热模块,包括一车用电池及至少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贴附于所述车用电池的一侧边,且该散热装置内具有一流道设置于该散热装置恰相对应于车用电池的位置处,及一受热面设于该散热装置相对该车用电池的一侧,而该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体在该流道内循环流通,通过所述冷却液体在流道内循环流通来对贴附的车用电池进行迅速吸收热量。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散热模组一般采用侧面加装风扇来进行散热,有些也会采用在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水冷板进行散热,第一种散热方式是采用大面积散热的方式不方便综合对各个部分进行温控,而第二种方式仅能对电池模组底部进行散热,而在电池模组顶部和侧面没有散热装置,散热效果也较差,同时单侧散热的方式也不利于对成组电池组不同位置进行监测,所以无法实现精确控制和局部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达到对电池分层散热和多电池组不同位置精确控制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

4、电池架,所述电池架包括背板和摆放壳,所述摆放壳由上到下均匀的设置在背板的前端面,且摆放壳与背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背板上还设置有若干测温探头,且测温探头的头部从背板前端面伸出,所述摆放壳中部开设有两侧贯穿的中槽;

5、安装在中槽中的温控导热组件,所述温控导热组件包括外插壳和导热弯管,所述外插壳设置在导热弯管的两端,且外插壳与导热弯管相连通,所述外插壳安装在中槽的两端,且外插壳安装在摆放壳卡合固定;

6、安装在摆放壳左侧的供液管组,所述供液管组包括主液管和安装在主液管头部的分流管,所述主液管固定安装在背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分流管设置在电池架的侧面,且分流管与外插壳相连通;

7、散热前盖,所述散热前盖包括盖壳和散热风扇,所述盖壳固定安装在摆放壳的前端面,所述散热风扇均匀的设置在盖壳中,且散热风扇与盖壳固定连接;

8、安装在摆放壳右侧的回流管组,所述回流管组包括集液管和过滤盒,所述集液管与外插壳相连通,所述过滤盒固定设置在集液管的下端;以及

9、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包括箱壳、散热组件和搅拌机构,所述散热组件均匀的设置在箱壳中,所述搅拌机构固定安装在箱壳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电池架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背板来固定安装若干摆放壳,方便通过摆放壳来进行固定放置电池来使用,而且电池安装以后可以保证电池的上下两端面均贴合在摆放壳上,易于电池通过摆放壳来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对背板上安装若干测温探头,方便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测温探头来实时的对电池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易于更加全面的了解各个位置电池的使用发热情况,通过在摆放壳中部开设两侧贯穿的中槽,易于通过中槽来进行安装温控导热组件,通过温控导热组件的结构设置来保证在导热弯管的两端安装外插壳,方便外插壳安装在中槽中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卡合固定,保证温控导热组件在摆放壳中可以固定安装,然后通过导热弯管的设置来方便与摆放壳进行热交换,易于降低摆放壳上的热量,进而达到散热电池的目的,通过对供液管组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主液管来安装若干分流管,方便通过不同的分流管来与不同的温控导热组件进行配合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流管来给温控导热组件进行供应冷却液,进而实现对每一个温控导热组件实现分别控制的目的,通过对散热前盖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盖壳来进行安装若干散热风扇,方便通过每一个散热风扇来对不同区域的进行辅助散热使用,通过对回流管组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集液管来配合连接所有的温控导热组件,易于所有温控导热组件均可以通过集液管来将冷却液排放回冷却液箱中的目的,通过对过滤盒的设置来方便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到回冷却液箱中,通过对冷却液箱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箱壳来进行存储冷却液,同时通过对搅拌机构的设置来方便稳定的对冷却液进行搅拌,易于排放回来的冷却液可以与箱壳中的冷却液快速混合,更加易于实现快速冷却的目的,同时通过对散热组件的设置来保证箱壳内部良好的散热效果,易于冷却液降温使用。

11、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后端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供测温探头安装的探头座,所述探头座与背板一体成型。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背板的后端面均匀设置探头座,方便通过探头座来稳定的安装测温探头,同时测温探头需要从背板的前端面伸出,但是为了避免电池的正常安装,只需要在从背板的前端面伸出1.5mm-2mm即可。

13、进一步的,所述外插壳包括方形外壳和与导热弯管相配合的连接内壳,所述连接内壳设置在方形外壳的内侧面上,且连接内壳与方形外壳一体成型,所述方形外壳的外侧面上还开设有外接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外插壳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方形外壳来与摆放壳中部的中槽进行卡合连接,同时通过对连接内壳的设置来方便方形外壳与导热弯管更好的相互配合连接,易于冷却液更好的穿过导热弯管进行散热作业,同时通过在方形外壳的外侧面上开设外接孔,易于方形外壳与折弯侧管更好的进行配合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包括主管和折弯侧管,所述折弯侧管均匀的设置在主管的一侧,且折弯侧管与主管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折弯侧管上安装有控制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分流管的结构设置来保证通过一根主管来安装若干折弯侧管,方便通过若干折弯侧管来分别给不同的温控导热组件进行供应冷却液,并且通过在每一根折弯侧管上均安装有相应的控制阀,方便通过控制阀来进行控制流量的大小以及通断使用,易于更好的进行控制操作。

17、进一步的,所述盖壳包括前板、防护顶盖和下板,所述防护顶盖和下板分别设置在前板的上下两端,且防护顶盖和下板均与前板垂直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盖壳的结构设置来保证前板可以通过防护顶盖和下板来稳定的扣合安装在电池架上,同时通过防护顶盖的设置来还可以实现对电池架上端以及分流管遮挡防护的目的。

19、进一步的,所述前板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供散热风扇安装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与前板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风扇包括驱动电机和风扇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导向筒中,所述风扇叶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前板的前端面设置若干导向筒,易于通过导向筒来进行安装散热风扇,保证散热风扇可以稳定的在导向筒中进行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1)的后端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供测温探头(13)安装的探头座(111),所述探头座(111)与背板(1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插壳(21)包括方形外壳(211)和与导热弯管(22)相配合的连接内壳(212),所述连接内壳(212)设置在方形外壳(211)的内侧面上,且连接内壳(212)与方形外壳(211)一体成型,所述方形外壳(211)的外侧面上还开设有外接孔(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32)包括主管(321)和折弯侧管(322),所述折弯侧管(322)均匀的设置在主管(321)的一侧,且折弯侧管(322)与主管(32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折弯侧管(322)上安装有控制阀(3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壳(41)包括前板(411)、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所述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分别设置在前板(411)的上下两端,且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均与前板(411)垂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411)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供散热风扇(42)安装的导向筒(414),所述导向筒(414)与前板(411)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风扇(42)包括驱动电机(421)和风扇叶(422),所述驱动电机(421)固定安装在导向筒(414)中,所述风扇叶(422)安装在驱动电机(421)的输出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51)包括立管(511)和与外接孔(213)相配合的配合管(512),所述配合管(512)均匀的设置在立管(511)的一侧,且配合管(512)与立管(51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盒(52)中安装有滤网架(521),所述滤网架(521)与过滤盒(52)可拆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壳(61)包括主壳体(611)和供散热组件(62)安装的后板(612),所述后板(612)设置在主壳体(611)的后端面,且后板(612)与主壳体(611)一体成型,所述主壳体(611)上还设置有供过滤盒(52)安装的辅助板(613),所述辅助板(613)与主壳体(611)固定连接,且辅助板(613)上还固定安装有给主液管(31)供液的泵机(6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62)包括设置在后板(612)内侧的水平翅片组(621)和设置在后板(612)外侧的竖直翅片组(622),所述水平翅片组(621)和竖直翅片组(622)相连接,且竖直翅片组(622)与后板(612)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机构(63)包括固定安装在辅助板(613)上的搅拌电机(631)和搅拌叶轮(632),所述搅拌叶轮(632)设置在搅拌电机(631)的下端,且搅拌叶轮(632)与搅拌电机(631)的输出端相连接。

10.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1)的后端面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供测温探头(13)安装的探头座(111),所述探头座(111)与背板(1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插壳(21)包括方形外壳(211)和与导热弯管(22)相配合的连接内壳(212),所述连接内壳(212)设置在方形外壳(211)的内侧面上,且连接内壳(212)与方形外壳(211)一体成型,所述方形外壳(211)的外侧面上还开设有外接孔(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32)包括主管(321)和折弯侧管(322),所述折弯侧管(322)均匀的设置在主管(321)的一侧,且折弯侧管(322)与主管(321)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折弯侧管(322)上安装有控制阀(3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壳(41)包括前板(411)、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所述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分别设置在前板(411)的上下两端,且防护顶盖(412)和下板(413)均与前板(411)垂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综合温控用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411)的前端面设置有若干供散热风扇(42)安装的导向筒(414),所述导向筒(414)与前板(411)一体成型,所述散热风扇(42)包括驱动电机(421)和风扇叶(422),所述驱动电机(421)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捷乔国栋李刚郑淼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