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及其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020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驱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及其汽车,包括驱动部;蜗接组件,蜗接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蜗杆朝向驱动部设置;连接件,连接件连接蜗杆和驱动部;输出组件,输出组件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螺杆和输出杆,螺杆连接蜗轮,输出杆向外输出扭力。通过设置大齿槽电机并去掉阻尼器后,通过驱动部自身的齿轮进行减速增扭后,进一步通过连接件和蜗接组件带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带动螺杆上同螺距且止转的螺母做上下运动实现尾门的开启及关闭。本申请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对比具有阻尼器的驱动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装置的长度和高度,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便于适配不同车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驱动,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及其汽车


技术介绍

1、在汽车市场上,伴随着车辆价格下探和智能化产品应用趋势普及,很多品牌汽车都具备了电动尾门功能,该功能主要通过电动撑杆实现后盖自动开启和关闭,进一步提升客户的便利性,该功能还具备客户远程操作,障碍物探测、智能化开启等,也大大提升了整车的科技感。

2、目前,轿车尾门撑杆系统由于需要满足轿车尾门全角度悬停,市场上的产品都会在驱动轴方向或主轴方向某处设有阻尼器组件,根据不同的车型尾门重量选择不同扭矩的阻尼器,但是,在增设阻尼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驱动装置在不同车型上的灵活适配性,使一种驱动机构难以应用于多款车型;如选择在主轴方向设置阻尼器会使产品的直长增加影响不同车型的匹配性;如在驱动轴设置阻尼器就会使整个产品的高度增加同样影响不同车型的匹配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及其汽车,结构更为简单,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装置的长度和高度,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便于适配不同车型。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包括:

3、驱动部;

4、蜗接组件,所述蜗接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朝向所述驱动部设置;

5、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蜗杆和所述驱动部;

6、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螺杆和输出杆,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蜗轮,所述输出杆向外输出扭力。

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部产生扭力,连接组件设置于驱动部的输出轴,将驱动部的扭力直接传递至蜗接组件,蜗接组件的蜗杆将扭力传递至与其啮合的蜗轮,改变了扭力的传导方向并将动力传递至螺杆处,螺杆转动带动输出杆同步转动,向汽车尾门传递扭力。去掉阻尼器后,通过驱动部自身的齿轮进行减速增扭后,进一步通过连接件和蜗接组件带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带动螺杆上同螺距且止转的螺母做上下运动实现尾门的开启及关闭。本申请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对比具有阻尼器的驱动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装置的长度和高度,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便于适配不同车型。

8、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蜗杆。

9、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置有齿部,所述联轴器上开设有与所述齿部配合的孔位,所述齿部卡接于所述孔位中。

10、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套设于所述蜗轮的外侧,所述下盖套设于所述蜗杆的外侧并朝向所述驱动部设置。

11、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下盖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驱动部上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驱动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下盖。

12、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蜗轮的两端设置有蜗轮轴承以将所述蜗轮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蜗杆的两端设置有衬套和蜗杆轴承以将所述蜗杆固定于所述下盖。

13、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输出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输出杆的末端,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螺杆的末端,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有第一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有第二固定头。

14、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外周面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中以将所述第一固定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15、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固定块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头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上也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三螺孔的第四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块。

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

1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汽车的尾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则通过驱动部产生扭力,连接组件设置于驱动部的输出轴,将驱动部的扭力直接传递至蜗接组件,蜗接组件的蜗杆将扭力传递至与其啮合的蜗轮,改变了扭力的传导方向并将动力传递至螺杆处,螺杆转动带动输出杆同步转动,向汽车尾门传递扭力。去掉阻尼器后,通过驱动部自身的齿轮进行减速增扭后,进一步通过连接件和蜗接组件带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带动螺杆上同螺距且止转的螺母做上下运动实现尾门的开启及关闭。本申请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对比具有阻尼器的驱动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体积较小,不会影响装置的长度和高度,保证了产品的灵活性,便于适配不同车型。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蜗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置有齿部,所述联轴器上开设有与所述齿部配合的孔位,所述齿部卡接于所述孔位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套设于所述蜗轮的外侧,所述下盖套设于所述蜗杆的外侧并朝向所述驱动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驱动部上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驱动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下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两端设置有蜗轮轴承以将所述蜗轮固定于所述上盖,所述蜗杆的两端设置有衬套和蜗杆轴承以将所述蜗杆固定于所述下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输出杆的末端,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螺杆的末端,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有第一固定头,所述第二固定块连接有第二固定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头的外周面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中以将所述第一固定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头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上也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三螺孔的第四螺孔,所述第二固定头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块。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蜗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末端设置有齿部,所述联轴器上开设有与所述齿部配合的孔位,所述齿部卡接于所述孔位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套设于所述蜗轮的外侧,所述下盖套设于所述蜗杆的外侧并朝向所述驱动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驱动部上也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孔,所述驱动部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下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两端设置有蜗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裕陈建就龙帅陈进杨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