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00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解决旧楼加装电梯占地挡光,推行不开,高楼层住户上下楼难问题。本技术是建造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和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人员循经楼顶上下楼的通道。登顶电梯有登顶层,楼顶走廊在楼顶上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的梯道。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能消除或减少住户步行上下楼楼层,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层可全程用电梯或只爬一层或半层楼。整座楼或多座楼可用一部登顶电梯,比现有加装方式平均节省约89%的面积,解决了挡光挡风问题,解决了底层住户和高楼层住户装电梯的利益冲突和邻里矛盾。平均梯‑户比由1:4‑1:8,提高到1:20以上,每户加装和维护费用平均约减少75%以上。该方案可推进旧改加装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旧楼改造和新建的电梯及其通道。


技术介绍

1、目前老旧小区老人居多,住在5、6层高楼层的老人和孩子最苦恼的事之一就是难以或不能上下楼出门,这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解决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困难的办法就是加装电梯,加装电梯是旧小区改造最具实质性之一的任务。但目前加装电梯成了旧改最难推进的工作,许多小区旧改已经完成,加装电梯却一点没做。原因看上去很多,根源只有一个,就是现有电梯加装通道技术不适宜旧楼加装电梯。

2、现有加装电梯通道技术是把电梯装在单元门口,一部电梯只能服务一个单元。这看似没毛病的方案却带来了所有阻碍加装的问题。

3、1.电梯与过道占地多。电梯只能装在单元门口,要让出约3平米的门过道,加上约4平面的梯井,要从楼门前突出3.5米,占地7平米,一座楼五个单元装全后就要有五座梯井和过道突出出来,占地35平米,高达六楼,且过道还不能用全透明的玻璃以避免暴露相邻窗户里的私密,从本来很完整的楼体突出出来,占天占地占道,既遮挡光线和通风,又损害了楼前本有的宽敞风貌。

4、2.梯-户比过低。装在单元门口,一部电梯就只能服务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最急需电梯的只有顶层、次顶层的高楼层四家住户,一、二层低楼层不需要且多反对,有的甚至还要补偿费,三、四层中楼层没有高楼层住户的迫切,积极性低,不愿多出资,出资主要靠高楼层的四户。

5、3.上述情况导致加装电梯对底层住户和高楼层住户利益的冲突。高楼层住户解决了上下楼困难,且光线充足,电梯对他们没有挡光挡风的影响,低楼层住户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最受挡光挡风和遮挡视线的影响,心理上也有门口多了一栋廊桥电梯的压抑感和一楼可能会相对楼价下降的忧虑,这种高楼层和低楼层住户实际的和心理的冲突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邻里矛盾和事故,网上也出现了多个阻止加装电梯群,几乎反转了这项工程的惠民初衷,这是现有电梯加装技术方案的直接结果,却是加装电梯推行不了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6、4.上述情况导致电梯加装和维护的经费困境,一部电梯加装需要三五十万,后续维护每月千元以上,按照常规,一部电梯服务并接受服务费的住户为60-90户,能得以正常运行,现在电梯加装和维护主要靠四户出资,怎么可能持续的下去。这也是现有电梯加装方案的直接结果,却是加装电梯维持不下去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7、5.顶层住户临近梯井顶部曳引机,受噪音影响。

8、6.另有新楼建造电梯的问题,国家新规县城不建高层,只建六层以下住宅楼,同时规定四层以上楼房要装电梯,采用现有电梯安装技术,一个单元一部电梯,这也带来了和上述加装电梯一样的问题:电梯数量多增加建筑成本和3-6层4-8个用户难以维护一部电梯问题。

9、现有相关专利:一种旧楼改造电梯布置结构,cn215212497u,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走廊屋顶,cn215631897u,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后的平层楼道结构,cn217734640u,均未能解决上述问题。

10、为此,本设计改变了现有电梯通道方式,专利技术了梯廊组合循顶通道,破解了上述所有难题,并获得了新增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针对现有的加装电梯情境,现有通道都在楼顶以下,一个通道只能连接一个单元的一个楼层楼道,这种位置、构造所具有的功能导致了电梯的加装位置受到了限制,电梯必须固定装在单元门口,且一梯只能连接一个单元,由此构建的通道结构占地面积大、成本高、占用楼体结构影响楼体原有采光等功能。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构建一种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

3、1.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登顶电梯连接楼顶走廊,楼顶走廊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循经楼顶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

4、所述登顶电梯,是比普通电梯多一个登顶层,直接连接楼顶走廊的电梯;登顶电梯连接一座楼或连接相邻的2-4座楼,连接2-4座楼时分别修建到达各楼的廊桥,与各楼的楼顶走廊衔接;登顶电梯有专用登顶电梯和兼用登顶电梯;专用登顶电梯只有最底层和登顶层,一站停靠,没有中间层。搭建在与楼有距离的空地上的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连接;当一座登顶电梯连接两座及以上楼,所连接的楼的层数或高度不同时,登顶电梯有两个及以上登顶层;兼用登顶电梯具有普通加装电梯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包括多层停靠,还有具备登顶功能的登顶层。

5、专用登顶电梯建造地点非常灵活,不是只能建在楼道门口,而是能设置在楼外侧任何地方,建在不影响住户的采光通风的位置,如没有或远离门窗的楼的侧面、拐角、前面或后面,可省掉廊桥,也可搭建在与楼有点距离的空地,把楼顶走廊延伸建成廊桥与登顶电梯连接。

6、一部登顶电梯可满足整座楼所有单元门栋的需要,多座楼如果相邻,也可只修建一部登顶电梯,通过修建多条廊桥与每座楼的楼顶走廊衔接,达到一座登顶电梯服务多座楼,减少占地、挡光挡风和节约成本的效果。单元门栋过多时也可以修建一部以上登顶电梯。

7、新楼建造登顶电梯也适合上面的设计。

8、2.所述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封闭楼顶走廊是在登顶电梯门和入户梯门开口。封闭楼顶走廊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开放楼顶走廊是把楼顶上大于封闭楼顶走廊、包含了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有具备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通过新建或完善或直接使用原有的围栏、围墙或地面,构成开放楼顶走廊,可以不用再修专道。

9、3.所述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入户电梯道和兼容梯道三种,兼容梯道同时有步梯和电梯。入户梯在楼顶入口有楼顶楼梯间或楼顶封闭梯井,楼梯间或楼顶封闭梯井有门与楼顶走廊连接;所述入户门是在有露台、阁楼、跃层的楼顶,把楼顶走廊修到露台、阁楼、跃层处后所修建的连通门,住户利用此门出入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上下楼。

10、4.所述梯廊组合循顶通道还包括利用该通道为用户建造露台,楼顶走廊可在能够建造露台的每个区域开一处门,再用栅栏或墙体围建该区域,做成露台,或做成楼顶休闲观光活动区域,提升小区质量。

1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让用户使用梯廊组合循顶通道来消除或减少步行上下楼楼阶,解决了高楼层住户爬楼困难问题。采用入户电梯道方案和入户梯兼容梯道方案,顶层住户上下楼可以全程用电梯,五层住户只爬一层或半层楼,四层住户只爬一层半或两层楼,4-6楼住户爬楼层数可在0到1.5层之内,符合了4层以上楼房必须安装电梯的规定。这既适合老楼加装电梯,也适合新建楼房装建电梯。采用入户步梯道方案,顶层住户上下楼只爬一层楼,五层住户只爬两层楼,把高楼层变成中低楼层,也解决了高楼层住户上下楼困难。

12、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背景所述的现有装建电梯技术所有6个难题。

13、5.1解决占地面积大问题。在电梯服务同等数量的高楼层住户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占地面积比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登顶电梯连接楼顶走廊,楼顶走廊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循经楼顶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封闭楼顶走廊全程封闭,只在登顶电梯、入户梯、入户门开门;封闭楼顶走廊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廊侧做成栅栏或不透空的墙体,廊顶做成栅栏顶或不透空廊顶,开放楼顶走廊是楼顶上大于封闭楼顶走廊、包含了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具备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或楼道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入户电梯道和兼容梯道三种;入户梯位置在顶层住户的楼道、阳台或房间内;入户梯在楼顶出入口有楼顶楼梯间或楼顶的室外梯井,楼梯间或楼顶室外梯井有门与楼顶走廊连接;所述入户门是在有露台、阁楼、跃层的楼顶,把楼顶走廊修到露台、阁楼、跃层处后所修建的连通门,住户利用此门出入梯廊组合循顶通道上下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步梯道,是终止在顶层住户地面的楼梯继续向上修建到楼顶,在楼顶开洞并修建一个室外楼梯间,连接楼顶走廊的梯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电梯道,是从楼顶到楼层的电梯,以连通楼层住户与楼顶走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入户兼容梯道,是同时有步梯和电梯的梯道;入户兼容梯道包括“楼道地板兼容梯道”,“双跑楼梯中间平台兼容梯道”,“楼道和房间其它位置分别修建步梯、电梯的兼容梯道”三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该通道为用户建造的露台。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旧楼或新楼装建电梯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登顶电梯、楼顶走廊、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登顶电梯连接楼顶走廊,楼顶走廊连接入户梯和/或入户门,组合成循经楼顶登楼入户和出户下楼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楼顶走廊,是建在楼顶的走廊,用来连接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楼顶走廊有封闭楼顶走廊和开放楼顶走廊两种,封闭楼顶走廊全程封闭,只在登顶电梯、入户梯、入户门开门;封闭楼顶走廊有廊侧,有或没有廊顶,廊侧做成栅栏或不透空的墙体,廊顶做成栅栏顶或不透空廊顶,开放楼顶走廊是楼顶上大于封闭楼顶走廊、包含了登顶电梯和入户梯或入户门且具备随意步行条件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廊组合循顶通道,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的入户梯是楼顶走廊连接住户房间或楼道的梯道,有入户步梯道、入户电梯道和兼容梯道三种;入户梯位置在顶层住户的楼道、阳台或房间内;入户梯在楼顶出入口有楼顶楼梯间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印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