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结构、减速箱、电驱动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变速箱作为车辆动力总成的核心单元,不论电车还是油车,都是必不可少的;限于现有材料、结构等技术水平,变速箱的体积对于整车各部件的布局,依旧较为敏感;对于某些车型,为了适应轴距方向有限的空间,垂直布置的驱动桥和/或变速箱更利于工程实现;但是,垂直布置的驱动桥和/或变速箱箱体上半部分的润滑明显变差,并可能导致运行过程中的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结构,包括变速箱本体、轴系、介质循环泵、介质循环通道;其轴系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其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及第三传动轴水平安装于变速箱本体内部轴承之上,变速箱本体内灌注有流体介质,该流体介质在介质循环泵的驱动下流经其介质循环通道;该介质循环通道的第一端口固接于变速箱本体内部,其第一端口之高度小于其流体介质的初始液位;其第一端口经由循环管路部件与变速箱本体内流体介质通道的一端连通,该介质通道另一端与介质循环泵连通;其介质循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本体(010)、轴系、介质循环泵(700)、介质循环通道;其中,所述轴系包括第一传动轴(100)、第二传动轴(200)、第三传动轴(300),所述第一传动轴(100)、所述第二传动轴(200)及所述第三传动轴(300)水平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部轴承之上,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灌注有流体介质,所述流体介质在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驱动下流经所述介质循环通道;所述介质循环通道的第一端口(410)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部,所述第一端口(410)之高度小于所述流体介质的初始液位(090);所述第一端口(4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本体(010)、轴系、介质循环泵(700)、介质循环通道;其中,所述轴系包括第一传动轴(100)、第二传动轴(200)、第三传动轴(300),所述第一传动轴(100)、所述第二传动轴(200)及所述第三传动轴(300)水平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部轴承之上,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灌注有流体介质,所述流体介质在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驱动下流经所述介质循环通道;所述介质循环通道的第一端口(410)固接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部,所述第一端口(410)之高度小于所述流体介质的初始液位(090);所述第一端口(410)经由循环管路部件(500)与变速箱本体内流体介质通道(600)一端连通,所述介质通道(600)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循环泵(700)连通;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泵主轴(71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00)通过形状配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00)与所述介质循环泵(700)配合连接一端经承载部件固定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0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00)各自与所述流体介质的初始液位(090)的高度差均大于所述第三传动轴(300)与所述流体介质的初始液位(090)的高度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循环泵(700)包括泵体盖板部件(730)、泵第一转子(721)、泵第二转子(722);被所述泵体盖板部件(730)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包围部分形成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第一腔室;所述泵第一转子(721)固接于所述泵主轴(710),所述泵第一转子(721)与所述泵第二转子(722)配合形成介质吸入区(744)及介质排出区(75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00)为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二传动轴(200)为中间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为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轴(100)由电机和/或发动机提供扭矩;所述第二传动轴(200)将所述第一传动轴(100)的扭矩传递到所述第三传动轴(300);所述第三传动轴(300)将扭矩传递给负载;所述第二传动轴(200)的第一轴承固接于所述第一腔室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介质滤清部件(400);所述流体介质滤清部件(400)连接于所述介质循环通道第一端口(410);所述流体介质滤清部件(400)浸没于所述流体介质初始液位以下;所述流体介质滤清部件(400)用于清除所述流体介质中的杂质;所述循环管路部件(500)另一端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的内孔连通;所述变速箱本体(010)的所述内孔通过变速箱本体内流体介质通道(600)与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介质吸入腔体连通;所述流体介质在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泵送下,进入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连通预设的需要润滑和/或维持温度指标的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盖板部件(730)与所述介质循环泵(700)接触面上设有排油孔和/或第二介质通道(789),所述排油孔或所述第二介质通道(789)对所述第二传动轴(200)的轴承(799)进行润滑;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泵主轴(710)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00)连接的方式包括花键配合连接。
7.一种减速箱(922),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4、5或6任一项的所述变速箱结构:其中所述减速箱包括变速箱本体(010)、轴系、介质循环泵(700)、介质循环通道;其中,所述轴系包括第一传动轴(100)、第二传动轴(200)、第三传动轴(300),所述第一传动轴(100)、所述第二传动轴(200)及所述第三传动轴(300)水平安装于所述变速箱本体(010),所述变速箱本体(010)内灌注有流体介质,所述流体介质在所述介质循环泵(700)的驱动下流经所述介质循环通道;所述介质循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池,董稳杰,刘定,刘亦华,石佳,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