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副车架、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需要设计不同的前副车架适配重量较大以及尺寸较大的车辆、重量较轻以及尺寸较小的车辆,导致前副车架设计成本和设计时间增加,大大提升了前副车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的防撞组件,使副车架适配不同车型的使用需求,提升副车架通用性,降低副车架生产成本。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副车架。
3、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车身组件。
4、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5、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包括:防撞横梁;多个吸能件,多个吸能件均与防撞横梁固定连接,多个吸能件均位于防撞横梁后侧,且多个吸能件沿防撞横梁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吸能件均适于与副车架主体连接。
6、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通过设置防撞组件,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组件吸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主体,所述防撞组件设于所述副车架主体的前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防撞横梁固定连接,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所述吸能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溃缩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撞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吸能件的侧壁具有所述溃缩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主体,所述防撞组件设于所述副车架主体的前端,所述防撞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防撞横梁固定连接,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所述吸能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溃缩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撞横梁的长度方向,所述吸能件的侧壁具有所述溃缩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多个所述溃缩凹槽,多个所述溃缩凹槽沿所述吸能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具有卸荷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的防撞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能件远离所述防撞横梁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浩然,谢志强,赵建书,姚梦婷,司凯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