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该纳米药物技术_技高网

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该纳米药物技术

技术编号:411395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0
本案涉及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首先将二水醋酸锌和四水醋酸镁混合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的无水乙醇溶液;搅拌后加入APTES,升温回流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得氧化锌纳米颗粒;超声分散至无水乙醇中,加入黄酮类化合物,室温搅拌反应,离心分离纯化,清洗干燥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APTES修饰氧化锌纳米颗粒,不仅改善了氧化锌容易团聚的缺陷,还大幅提高了氧化锌的水溶性,使氧化锌在作为药物载体时不易团聚;同时载药过程中无需引入其他聚合物;复合纳米药物可在肿瘤酸性微环境特异性降解并释放药物,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处聚集,分解后产生的Zn<supgt;2+</supgt;可与抗癌药物协同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抗癌效果并降低药物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颗粒药物,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该纳米药物


技术介绍

1、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多酚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及生物功能,大量的药理实验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功效。木犀草素和槲皮素是具有代表性的四羟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干扰其代谢,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减少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化疗疗效。木犀草素和槲皮素还是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但是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属于多酚羟基结构,水溶性差,虽然疏水性基团有利于药物穿透细胞膜,但是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口服给药后,吸收差、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等,极大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通过改善其溶解度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增强药物疗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随着纳米科学、材料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纳米载药体系已经逐步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载药体系的纳米级别尺寸能够在输送药物治疗疾病方面展现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纳米载药系统更容易通过增强渗透滞留效应,将更多的药物输送至病变部位,实现被动靶向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同时减低毒副作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研究报告表明氧化锌是一种安全的物质,并证实其对人体健康无害。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ph响应性质,在生理ph(ph为7.4左右)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在酸性ph(ph<5.5,如肿瘤微环境)条件下会分解,研究发现氧化锌本身无毒性,但是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锌离子后显示出毒性,能够优先引起癌细胞的凋亡。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氧化锌载药体系,对乳腺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然而目前公开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团聚导致分散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在制备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醋酸镁和aptes修饰氧化锌可避免氧化锌团聚,进而与黄酮类化合物复合形成了水溶性好的纳米药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将质量比为8~12:1的二水醋酸锌和四水醋酸镁混合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a;将氢氧化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b;

5、2)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并于0~20℃下搅拌1~6h;

6、3)在步骤2)的反应体系中继续加入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es),升温至40~80℃回流反应1~5h;反应完成后离心分离,留沉淀真空干燥得氧化锌纳米颗粒;

7、4)将氧化锌纳米颗粒超声分散至无水乙醇中,加入黄酮类化合物,室温下搅拌6~12h,离心分离,沉淀用乙醇清洗,真空干燥,即得基于氧化锌-黄酮化合物的纳米药物。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和四水醋酸镁的质量比为9~11:1。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8:1。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1。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2)为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并于5~10℃下搅拌3~5h。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二水醋酸锌的质量比为1:2~8。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3)的反应条件为升温至50~70℃回流反应2~4h。

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黄酮类化合物为木犀草素或槲皮素。

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氧化锌纳米颗粒与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如上所述的复合方法制得的基于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纳米药物。

17、本专利技术是以氧化锌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其可在肿瘤微环境被酸解为zn2+,氧化锌纳米颗粒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zn2+后显示毒性,能够优先诱导癌细胞凋亡。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肿瘤靶向性和肿瘤抑制作用,就这使得氧化锌纳米颗粒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抗癌药物是黄酮类药物,其母核结构具有大π键共轭体系,黄酮分子拥有很强的配位能力。氧化锌可与黄酮分子通过金属离子配位键的形式实现偶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氧化锌复合纳米药物制备方法简单便捷,不需要引入多余的聚合物;复合药物增加了黄酮类药物的水溶性,增强了药物的转运能力,并且可与zn2+协同作用于肿瘤细胞,进一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氧化锌复合纳米药物具有肿瘤靶向性强、低毒可降解和协同治疗的特点。

19、氧化锌纳米颗粒由于比表面积较大等原因容易发生团聚,反应体系中加入醋酸镁和aptes修饰氧化锌可避免氧化锌团聚,并增加氧化锌纳米颗粒水溶性,最终得到分散性良好的氧化锌纳米颗粒。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专利技术制备了水分散性较好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利用aptes修饰氧化锌纳米颗粒,不仅改善了氧化锌容易团聚的现象,还大幅提高了氧化锌的水溶性,使氧化锌在作为药物载体时不易团聚。

22、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纳米药物利用黄酮类抗癌药物可与氧化锌配位结合的特点制备了氧化锌-抗癌药物复合纳米药物,无需引入其他聚合物,同时极大地改善了黄酮类抗癌药物水溶性较差的问题。

23、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纳米药物可在肿瘤酸性微环境特异性降解并释放药物,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处聚集,并且复合纳米颗粒分解后产生的zn2+可与抗癌药物协同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抗癌效果并降低药物副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和四水醋酸镁的质量比为9~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8: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并于5~10℃下搅拌3~5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二水醋酸锌的质量比为1:2~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反应条件为升温至50~70℃回流反应2~4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酮类化合物为木犀草素或槲皮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氧化锌纳米颗粒与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方法制得的基于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纳米药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和四水醋酸镁的质量比为9~1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3~8: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水醋酸锌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氧化锌-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并于5~10℃下搅拌3~5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岩缪鹏柴华陈锡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