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92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载药纳米粒子包括:(1)聚氨基酸载体,所述聚氨基酸载体上接枝有一氧化氮供体;(2)沉默Camk2g基因表达的核酸药物,其包封于所述聚氨基酸载体内。该载药纳米粒子通过将沉默Camk2g基因表达的核酸药物靶向递送进入斑块巨噬细胞,恢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改善斑块内部微环境;同时还可以将一氧化氮供体递送到巨噬细胞,与巨噬细胞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反应,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分子扩散到受损的内皮细胞附近,对内皮细胞屏障进行修复,恢复血管内皮屏障的完整性,起到联合治疗的作用,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高效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很多,如:冠心病、心梗、心力衰竭、中风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健康后果。然而,这些疾病都有一个关键并且是最基本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2、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在疾病发生初期,单核细胞会大量分化成巨噬细胞,它能够吞噬内膜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将其排出。但当巨噬细胞吞噬了过多的脂质而无法及时代谢排出时,巨噬细胞就会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会凋亡或坏死,最终在内膜层中形成由胆固醇酯,胆固醇晶体和细胞碎片组成的不断增长的“坏死核心”。发展到疾病中晚期,可能引发闭塞性腔内血栓形成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即心肌梗塞、中风、心源性猝死等。此外,t细胞、b细胞等淋巴细胞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不同过程。在疾病发展的前期,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粒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选自精氨酸、偶氮二醇烯盐、亚硝基硫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药物为siRNA,优选的,所述核酸药物选自siCamk2g,siCCR2,siEpsin1/2,siScr,siGFP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酸载体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纳米粒子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纳米粒子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供体选自精氨酸、偶氮二醇烯盐、亚硝基硫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药物为sirna,优选的,所述核酸药物选自sicamk2g,siccr2,siepsin1/2,siscr,sigfp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酸载体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酸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酸酐为二甲基马来酸酐(dma);其中,n为60-120,所述精氨酸的接枝率大于0小于等于100%;优选为25-100%,dma的修饰比例大于0小于等于100%;优选为10-100%;更优选的,n为90,所述精氨酸的接枝率为50%,dma的修饰比例为10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基酸载体中氮元素和核酸药物中磷元素之间的摩尔比例为0.25-16: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涛方全梁锐晶任健刘兰兰李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