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789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具有底板以及围绕底板的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围绕底板形成容纳腔,底板和至少一个侧板上均设置有液冷流道;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具有若干电池单体,电池模组装配在电池箱体的容纳腔中,并与液冷流道热交换;箱体端板,箱体端板位于若干电池单体的排列方向上,且夹设于电池模组与电池箱体的侧板之间,底板和/或至少一个侧板与箱体端板焊接连接。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电池模块的电池包,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挤压端板采用螺纹固定方式所导致的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避免电池包整体重量增加的同时,还提高了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并降低电池包的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针对电池行业中现有电池包的液冷板仅设置于电池包的底部或顶部所存在的传热效果差及安全性能差的问题,于2023年5月30日公开了授权公告号cn219106298u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有电池箱体以及装配在电池箱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箱体包括底板以及围绕底板的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围绕底板形成容纳腔,电池模组位于容纳腔内;其中,底板和至少一个侧板上均设置有液冷流道,且底板上的液冷流道与侧板上的液冷流道连通。如此,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存在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2、由于该电池包的底板和侧板上设置有液冷流道,而该电池包中挤压端板42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定于电池箱体上,即直接在电池箱体上直接成型螺纹孔,势必导致容纳腔成型有螺纹孔位置的结构强度降低,当该电池包遇到冲击或碰撞时,容易在结构强度较弱的位置发生破损而导致液冷流道内部的冷却液进入容纳腔中,引发电池包的短路的风险。而将底板在安装挤压端板42的位置的厚度尺寸增加,促使电池包的整体重量急剧的增大,这并不利于电池包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挤压端板采用螺纹固定方式所导致的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避免电池包整体重量增加的同时,还提高了电池包的结构强度,并降低电池包的装配难度。

2、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电池模块,包括:</p>

4、电池箱体,所述电池箱体具有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的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围绕所述底板形成容纳腔,所述底板和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液冷流道;

5、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若干电池单体,所述电池模组装配在所述电池箱体的容纳腔中,并与所述液冷流道热交换;

6、箱体端板,所述箱体端板位于若干所述电池单体的排列方向上,且夹设于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池箱体的侧板之间,所述底板和/或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箱体端板焊接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端板包括第一受力部、第二受力部及两个支撑形变部,所述第一受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与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围设成形变缓冲腔,所述第一受力部抵接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第二受力部抵接所述电池箱体的侧板。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支撑形变部一侧的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形变部之间设置有形变缓冲间隙。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部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端板绝缘件。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受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及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一体成型。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设置有形变缓冲件。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上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液冷流道相导通。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置于所述液冷流道的两相对侧。或者,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位于所述液冷流道的同一侧。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若干条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液冷道、以及若干条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侧部液冷道,每一所述底部液冷道及每一所述侧部液冷道均沿着若干所述电池单体的排列方向延伸。

15、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若干个上述的电池模块,若干个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模组串并连接,若干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液冷流道相导通。

1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块及电池包,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技术中的箱体端板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的固定在电池箱体上,使得电池箱体上无需打孔处理,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挤压端板采用螺纹固定方式所导致的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由于不需要增大电池箱体的厚度来保证电池箱体的结构强度,并且,箱体端板不再需要端板锁附螺杆、钢带、模组互锁钢片等结构进行加固,因此,该电池模块的整体重量将大大降低,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同时,简化了装配工艺,还有利于装配的整体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端板(3)包括第一受力部(31)、第二受力部(32)及两个支撑形变部(33),所述第一受力部(31)、所述第二受力部(32)与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33)围设成形变缓冲腔(34),所述第一受力部(31)抵接所述电池模组(2),所述第二受力部(32)抵接所述电池箱体(1)的侧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支撑形变部(33)一侧的所述侧板(12)与所述支撑形变部(33)之间设置有形变缓冲间隙(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31)与所述电池模组(2)之间设置有端板绝缘件(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31)、所述第二受力部(32)及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33)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22)之间设置有形变缓冲件(2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1)上还具有进液口(15)和出液口(16),所述进液口(15)和所述出液口(16)均与所述液冷流道(14)相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5)和所述出液口(16)分置于所述液冷流道(14)的两相对侧;或者,所述进液口(15)和所述出液口(16)均位于所述液冷流道(14)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14)包括若干条设置于所述底板(11)的底部液冷道(141)、以及若干条设置于所述侧板(12)的侧部液冷道(142),每一所述底部液冷道(141)及每一所述侧部液冷道(142)均沿着若干所述电池单体(22)的排列方向延伸。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若干个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模组(2)串并连接,若干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液冷流道(14)相导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端板(3)包括第一受力部(31)、第二受力部(32)及两个支撑形变部(33),所述第一受力部(31)、所述第二受力部(32)与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33)围设成形变缓冲腔(34),所述第一受力部(31)抵接所述电池模组(2),所述第二受力部(32)抵接所述电池箱体(1)的侧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支撑形变部(33)一侧的所述侧板(12)与所述支撑形变部(33)之间设置有形变缓冲间隙(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31)与所述电池模组(2)之间设置有端板绝缘件(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部(31)、所述第二受力部(32)及两个所述支撑形变部(33)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林赵恒喜付俊儒钟敬雄董亚鹏党奎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