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736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标定地震合成记录并建立井震关系,在井震关系基础上,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对标准层进行井点相关性初步分析并通过初步筛选以及相关性初步拟合,根据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进行映射算法初校正;所有井点相关性分析以及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沿用初步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二次校正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过度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同相轴的识别和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无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1、目前流行于国内外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回剥法、沉积学分析法、误差模拟法、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上述方法中印模法、残余厚度法主要利用地震和井资料进行恢复目的层古地貌,其精度相对较高,成果较可靠。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纵向分辨率较高的井资料和横向分布范围较广的地震资料,进行井-震结合的基于“印模法”和“残余厚度法”的古地貌恢复。

2、“印模法”常常运用目的层上方选取一个层位界面“拉平”,拉平以后目的层的形态即认为是沉积古地貌的形态。评价目的层是否能够运用“印模法”恢复古地貌的原则是:目的层至拉平层在沉积期的沉积过程为“填平补齐”的过程,即认为沉积期区域构造活动较稳定,同沉积断裂不发育。而“残余厚度法”则是利用目的层的残余厚度来映射沉积期的古地貌情况,即认为在沉积期地层厚度较为均一,沉积后遭到风化剥蚀使地层减薄,通过上覆稳定地层顶底界面间的厚度变化反映下伏地层沉积后的古地貌形态。

3、以上两种经典的方法均需要找到地震同相轴相位较稳定的反射界面,若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找到满足以上方法先决条件的稳定可追踪的地震反射界面,则无法获得较可靠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在目的层埋深较大的条件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与特殊地层强反射屏蔽的影响,井-震标定的相位差异增大,地震层位与钻井分层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降低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因此,古地貌恢复常常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致使恢复成果与实钻井差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依赖于特定的地层组合及地震层位的追踪精度,破除了目的层上下若没有能够连续追踪的反射界面,则无法准确恢复目的层沉积古地貌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

3、s1: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4、s2: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5、s3: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6、s4: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7、s5: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8、s6: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9、s7: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10、s8: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11、s9: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1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5中,所述引导映射算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和校正网格生成。

13、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剩余散点网格生成的方法包括:

14、计算所有离散数据点与所求网格点的距离;

15、找出距离网格点最近的n个离散点的距离,获取网格点的估算值;

16、其中,所述离散数据点到所述网格点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17、

18、所述网格点的估算值的计算公式为:

19、

20、式中,zi为离散点i上的观测值,z(a、b)为网格点(a、b)上的估算值,di为离散点(xi、yj)到网格点(a、b)的距离。

21、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1中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

22、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4中,初步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井点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23、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1具体包括,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标准化测井资料对子波的主频进行扫描,选择适合所述主频的地震子波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的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24、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利用岩性解释结论、分层数据、过井地震剖面、标志层地震层位和相关测井曲线的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25、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装置,包括:

26、地震合成记录标定模块,用于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27、连井地层格架搭建模块,用于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28、相关性初步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标准层的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进行相关性初步分析;

29、第一次相关性拟合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相关性初步分析,对相关性吻合的标准层井点进行初步保留,并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值的相关性拟合,建立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

30、映射算法初次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标准层井点构造深度范围,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并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一次校正;

31、相关曲线二次拟合模块,用于在所述标准层井点第一次校正的基础上,使所有井点参与井点构造深度与时间层位进行相关曲线二次拟合;

32、映射算法二次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相关曲线二次拟合利用所述第一次相关性拟合关系式,在预设标准层成图构造深度边界的基础上,采用引导映射算法进行第二次校正,生成标准层构造图;

33、标准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标准层构造图,获取标准层沉积古地貌;

34、目标层沉积古地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层段井点地层厚度,将所述井点地层厚度与所述标准层沉积古地貌厚度进行引导映射校正后获取目标层段的沉积古地貌图。

35、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36、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37、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38、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5中,所述引导映射算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和校正网格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散点网格生成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初步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井点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标准化测井资料对子波的主频进行扫描,选择适合所述主频的地震子波制作地震合成记录,通过对所述地震合成记录的逐一标定,建立井震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在所述井震关系匹配基础上,利用岩性解释结论、分层数据、过井地震剖面、标志层地震层位和相关测井曲线的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分析,搭建连井地层格架并确定标准层。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

10.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积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5中,所述引导映射算法包括:井点网格生成校正、剩余散点误差计算、剩余散点网格生成和校正网格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散点网格生成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值处理和井曲线标准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初步保留下来的井点数量大于去除的井点数量,井点相关性应大于百分之八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基于常规测井数据、叠后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层位,利用标准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行董清源李九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