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73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制备方法,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制得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15.0%~40.0%,优选为20.0%~3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0.5%~5.0%,优选为1.0%~3.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0.5%~5.0%,优选为1.0%~2.5%。所述方法能够长周期高活性稳定生产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领苯二甲酸二异辛脂加氢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目前pvc增塑剂主要是领苯类二甲酸二元酯,但是多年来领苯二甲酸二元酯类pvc增塑剂在某些应用中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责难。邻苯二甲酸二异辛脂催化加氢还原制备的环已烷二甲酸酯是一种低毒增塑剂,其特点是元素迁移率相当低,具有优异的毒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它尤其适用于pvc的敏感性,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玩具、医疗器械和食品接触类的领苯二甲酸二元酯类pvc增塑剂替代产品,采用现有的机械即可容易地进行加工。制备环已烷二甲酸二元酯,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六氢苯酐或相应的醇酯化制得;二是由相应的苯二甲酸二元酯的苯环加氢获得。比较从初始原料到最终产品整个工艺过程,后者相对较经济。

2、cn201811522328.4公开了一种制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含有锆助剂的含有贯穿孔道的大孔氧化铝作为载体,缩短了反应产物在催化剂孔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

3、cn101927166a专利介绍了一种共沉淀法制备高活性负载镍催化剂用于领苯二甲酸二元酯类加氢制环已烷二甲酸,能在较低温度和氢气压力下催化邻苯二甲酸二元酯加氢成邻环己烷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元酯的转化率和邻环己烷二甲酸二元酯的选择性都在 95%以上。

4、cn102658182a公开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加氢转化为环已烷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过渡金属镍为活性金属,以磷为助剂,转化率高,副产物含量低。

5、cn201811522328.4公开了一种制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含有锆助剂的含有贯穿孔道的大孔氧化铝作为载体,缩短了反应产物在催化剂孔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催化剂的选择性。

6、cn110078617a一种以邻苯二甲酸酯催化加氢制备环己烷二甲酸酯的方法,

7、所用的催化剂以镍为主要活性组分,铁助剂,氧化铝为载体,在温度110~160℃,压力3~7mpa,空速0 .2~0 .4h-1条件下对邻苯二甲酸酯加氢,得到环己烷二甲酸酯,收率为99 .83%。

8、上述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虽然活性、选择性比较高,但是长周期运转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长周期高活性稳定生产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

2、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制备方法,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制得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15.0%~40.0%,优选为20.0%~3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0.5%~5.0%,优选为1.0%~3.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0.5%~5.0%,优选为1.0%~2.5%。

3、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活性金属ni的分散度为:ini/ial为0.160~0.250,优选为0.180~0.220,其中,ini/ial代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金属原子和铝原子的个数比。

4、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60~180m2/g;孔容为0.45~0.60ml/g,平均孔径为11~13nm。金属晶粒尺寸为2-10nm,优选4-6nm;

5、催化剂孔道中,孔的分布如下:<3nm的孔所占总孔容≤0.6%,优选为0.4-0.55%,3~15nm的孔所占总孔容≥94.0%,优选为94-96%。

6、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50~250℃,反应压力3~15mpa,原料的体积空速0.3~2.0h-1,氢油体积比为500~2000:1,优选反应温度180~230℃,反应压力5~10mpa,原料的体积空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800~1500:1。

7、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加氢催化剂需要经还原后进行反应,加氢催化剂还原反应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例如在含氢气的气氛下进行还原,还原温度为120℃-400℃,还原时间为5-15h。

8、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式,设程序升温过程分为n个阶段,n为2以上的整数,优选3-5中的任意整数,所述第n次的还原温度高于第n-1次,第n次的还原时间长于第n-1次,第n次的还原气氛中氢气体积浓度高于第n-1次。

9、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第n次的还原温度高于第n-1次40-80℃,第n次的还原时间长于第n-1次1-4h,第n次的还原气氛中氢气体积浓度高于第n-1次10%-30%。

10、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长周期运转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制得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15.0%~4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0.5%~5.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0.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20.0%~3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1.0%~3.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为:INi/IAl为0.160~0.250,优选为0.180~0.2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60~180m2/g;孔容为0.45~0.60mL/g,平均孔径为11~13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孔分布如下:<3nm的孔所占总孔容≤0.6%,3~15nm的孔所占总孔容≥9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孔分布如下:<3nm的孔所占总孔容0.40-0.55%,3~15nm的孔所占总孔容94-9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50~250℃,反应压力3~15MPa,原料的体积空速0.3~2.0h-1,氢油体积比为500~200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80~230℃,反应压力5~10MPa,原料的体积空 速0.5~1.5h-1,氢油体积比为800~150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催化剂需要经还原后进行反应,还原在含氢气的气氛下进行,还原温度为120℃-400℃,还原时间为5-15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程序升温还原的方式,设程序升温过程分为N个阶段,N为2以上的整数,优选3-5中的任意整数,所述第N次的还原温度高于第N-1次,第N次的还原时间长于第N-1次,第N次的还原气氛中氢气体积浓度高于第N-1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次的还原温度高于第N-1次40-80℃,第N次的还原时间长于第N-1次1-4h,第N次的还原气氛中氢气体积浓度高于第N-1次10%-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制得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辛脂,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15.0%~4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0.5%~5.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0.5%~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催化剂以催化剂的质量为基准,包括:以nio计,镍的含量为20.0%~30.0%;以tio2计,钛的含量为1.0%~3.0%;以cuo计,铜的含量为1.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中ni的分散度为:ini/ial为0.160~0.250,优选为0.180~0.2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60~180m2/g;孔容为0.45~0.60ml/g,平均孔径为11~13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孔分布如下:<3nm的孔所占总孔容≤0.6%,3~15nm的孔所占总孔容≥9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孔分布如下:&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侠孙剑锋黄友生罗望群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