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70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凸出结构,壳体限定出容纳腔且包括第一壳壁,凸出结构设于第一壳壁且至少部分凸出至第一壳壁的外表面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凸出结构上形成有注液孔,注液孔的两端分别为孔外端和孔内端,孔外端和孔内端沿着从第一壳壁的外表面到内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孔内端位于第一壳壁的内表面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这种电池单体,通过在第一壳壁上设置凸出结构,将注液孔设置在凸出结构上,使得注液孔的孔内端向外侧超出第一壳壁的内表面,从而可以提高注液孔的高度,有利于提高注液量和注入速度,改善电解液的溢出问题,有利于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和可制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动力电池包括若干电池单体,然而,电池单体在使用性能和可制造性方面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性能和可制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凸出结构,壳体限定出容纳腔且包括第一壳壁,第一壳壁的朝向容纳腔的一侧表面为内表面,第一壳壁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表面为外表面,凸出结构设于第一壳壁且至少部分凸出至第一壳壁的外表面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凸出结构上形成有注液孔,注液孔的两端分别为孔外端和孔内端,孔外端和孔内端沿着从第一壳壁的外表面到内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孔内端位于第一壳壁的内表面的远离容纳腔的一侧。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壳壁上设置凸出结构,将注液孔设置在凸出结构上,使得注液孔的孔内端向外侧超出第一壳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内端位于所述第一壳壁的外表面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本体和极柱盖板,所述极柱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壳壁,所述极柱盖板盖设于所述极柱本体,所述极柱本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通道,所述注液孔形成在所述极柱盖板上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设置在阴极的极柱盖板上,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内端位于所述第一壳壁的外表面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结构包括:极柱本体和极柱盖板,所述极柱本体设于所述第一壳壁,所述极柱盖板盖设于所述极柱本体,所述极柱本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通通道,所述注液孔形成在所述极柱盖板上且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设置在阴极的极柱盖板上,所述阴极的极柱盖板与阴极的极柱本体的材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包括第一盖板部和第二盖板部,所述第一盖板部连接于所述极柱本体,所述第一盖板部与所述极柱本体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二盖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部,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部或所述第二盖板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容纳槽和过液孔,所述第一容纳槽朝向所述极柱盖板的方向敞开以连通所述注液孔,所述过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且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过液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且贯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槽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的边缘具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极柱本体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本体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具有围绕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的沉槽,所述极柱盖板的边缘具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沉槽。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还包括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纳槽朝向所述容纳腔的方向敞开以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过液孔贯穿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壁以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收纳于所述容纳腔的活性物质涂覆部,以及与所述活性物质涂覆部相连的导电部,所述极柱本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为一个或者多个且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作为所述过液孔,所述导电部穿设于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以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穿设有所述导电部的所述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至少所述第一连通孔作为所述过液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穿设有所述导电部的所述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为多个且还包括至少一个未穿设所述导电部的第二连通孔,至少所述第二连通孔作为所述过液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槽壁为槽底壁,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槽底壁连接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注液孔在所述槽底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错开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穿设有所述导电部的所述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所述极柱本体形成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连通孔形成为长度方向从所述极柱本体的长度一端向长度另一端的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为长形盖板,且所述注液孔在所述极柱盖板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从胜林文法罗伟杰黄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