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1358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密封产品上的应用,其中,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酰亚胺70‑80份;改性聚四氟乙烯1‑5份;石墨烯1‑5份;氮化硼0.2‑1份;白炭黑2‑5份;改性聚四氟乙烯为氮化硼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共混改性聚四氟乙烯,其中,所述无机润滑填料占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质量的8‑12%。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组分间相容性好,力学强度高,具有自润滑、耐腐蚀、耐磨以及高韧性等的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注塑成型快,易加工,利于工业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是一种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性能。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聚酰亚胺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聚酰亚胺材料在高速滑动或高温环境下容易产生摩擦磨损,限制了其在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

2、尽管聚酰亚胺具有许多优点,但其自润滑性能相对较差,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摩擦磨损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聚酰亚胺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其在滑动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润滑膜,从而增加了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此外,聚酰亚胺材料的硬度较高,也容易导致摩擦过程中的磨损加剧。

3、为了改善聚酰亚胺材料的自润滑性能,研究人员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如添加纳米颗粒、改变分子结构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酰亚胺材料的自润滑性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添加纳米颗粒可能会影响聚酰亚胺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改变分子结构则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无机润滑填料共混改性聚四氟乙烯,其中,所述无机润滑填料占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质量的8-12%;所述无机润滑填料包括氮化硼纤维和石墨烯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质量份数比为1.20-1.3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纤维的长径比为40-60:1,直径为4-6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为无机润滑填料共混改性聚四氟乙烯,其中,所述无机润滑填料占所述改性聚四氟乙烯质量的8-12%;所述无机润滑填料包括氮化硼纤维和石墨烯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质量份数比为1.20-1.3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纤维的长径比为40-60:1,直径为4-6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纤维的长径比为80-120:1,直径为0.5μm-5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的平均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隆新祥肖杰刘先念张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特派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