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具有旋转致动控制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
技术介绍
1、已知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使用轴向位移来控制离合器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文中所图示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该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环形壳体,该环形壳体包括径向内表面;驱动板,该驱动板由径向内表面径向地封围、被支承以用于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布置成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轴,并且限定多个开口;第一板,该第一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环形壳体的径向内表面并限定第一开口;第二板,该第二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环形壳体的径向内表面;可旋转的致动器板;支柱,该支柱被支承以用于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该支柱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中且供枢转轴线穿过的中央部分、从中央部分延伸的接合部分以及从中央部分延伸的控制部分;以及弹簧,该弹簧与第二板和接合部分接触。在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的锁定模式中,弹簧围绕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方向上推动接合部分并使接合部分进入包括在多个开口中的开口中,驱动板能够相对于环形壳体且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驱动板相对于环形壳体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被阻挡。为了从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的锁定模式转换至自由轮模式,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布置成由致动器旋转,并且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布置成接触控制部分并使控制部分移位,以使支柱在与第一枢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枢转方向上枢转,并且使接合部分枢转出包括在多个开口中的开口,在自由轮模式中,驱动板能够相对于环形壳体且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2、根据本文中
3、根据本文中所图示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的方法,该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环形壳体,该环形壳体包括限定中央开口的径向内表面;驱动板,该驱动板由径向内表面径向地封围、被支承以用于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布置成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轴,并且限定多个开口;第一板,该第一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径向内表面并限定第一开口;第二板,该第二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径向内表面并限定第二开口;致动器板,该致动器板包括平坦表面和从平坦表面沿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特征部,该轴向方向从致动器板朝向驱动环;支柱,该支柱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中的中央部分、接合部分和控制部分;以及弹簧,该弹簧与接合部分和第二板接触。该方法包括:利用弹簧围绕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方向上推动接合部分并使接合部分进入包括在多个开口中的第一开口中;使驱动板能够相对于环形壳体且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利用支柱阻挡驱动板相对于环形壳体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利用致动器使致动器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使特征部沿着控制部分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滑动;利用特征部使控制部分枢转出包括在多个开口中的第一开口;以及使驱动板能够相对于环形壳体且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为了从所述锁定模式转换至所述自由轮模式,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的一部分布置成在所述控制部分上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为了从所述自由轮模式转换至所述锁定模式,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的一部分布置成在所述控制部分上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轴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轴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二板限定第二开口;并且其中,在所述锁定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二板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径向内圆周、径向外圆周和从所述径向内圆周延伸至所述径向外圆周的平坦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限定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包括平坦表面和从所述平坦表面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特征部;并且其中,为了在所述锁定模式与所述自由轮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特征部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或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轴向方向是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朝向所述驱动板,并且所述特征部包括从所述平坦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斜面;其中,在所述自由轮模式中,所述斜面布置成接触所述控制部分并保持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驱动板断开接合;并且其中,为了从所述自由轮模式转换至所述锁定模式,所述致动器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斜面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弹簧布置成使所述接合部分枢转到包括在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开口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轴向方向是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朝向所述驱动板,并且所述特征部包括从所述平坦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斜面;其中,在所述自由轮模式中,所述斜面布置成接触所述控制部分并保持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驱动板断开接合;并且其中,为了从所述锁定模式转换至所述自由轮模式,所述致动器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斜面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斜面布置成使所述接合部分枢转出包括在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开口。
14.一种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轴向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二板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板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驱动板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特征部包括从所述平坦表面沿着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且在轴向方向上朝向所述驱动板倾斜的斜面;其中,为了从所述自由轮模式转换至所述锁定模式,所述致动器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斜面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弹簧布置成使所述接合部分枢转到包括在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开口中;并且其中,为了从所述锁定模式转换至所述自由轮模式,所述致动器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斜面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斜面布置成使所述接合部分枢转出包括在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开口。
18.一种操作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的方法,所述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包括限定中央开口的径向内表面;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由所述径向内表面径向地封围、被支承以用于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布置成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轴,并且限定多个开口;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径向内表面并限定第一开口;第二板,所述第二版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径向内表面并限定第二开口;致动器板,所述致动器板包括平坦表面和从所述平坦表面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特征部;支柱,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为了从所述锁定模式转换至所述自由轮模式,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的一部分布置成在所述控制部分上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为了从所述自由轮模式转换至所述锁定模式,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的一部分布置成在所述控制部分上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轴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相对于所述环形壳体轴向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二板限定第二开口;并且其中,在所述锁定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二板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与所述驱动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径向内圆周、径向外圆周和从所述径向内圆周延伸至所述径向外圆周的平坦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平坦表面限定所述第一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包括平坦表面和从所述平坦表面沿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特征部;并且其中,为了在所述锁定模式与所述自由轮模式之间进行转换,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特征部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或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切换式单向离合器,其中,所述轴向方向是从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板朝向所述驱动板,并且所述特征部包括从所述平坦表面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斜面;其中,在所述自由轮模式中,所述斜面布置成接触所述控制部分并保持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驱动板断开接合;并且其中,为了从所述自由轮模式转换至所述锁定模式,所述致动器布置成由所述致动器旋转,以使所述斜面沿着所述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滑动,并且所述弹簧布置成使所述接合部分枢转到包括在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开口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布雷维克,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