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迎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412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电盒的底壁在横向的平面范围内设置多个模块区域,该盒体从每个模块区域沿着纵向在该盒体中形成多个分区空间,该转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模块区域的输入端以及设置在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一面板插接端,该电力输出模块包括设置在另一模块区域并连接灯控线的输出端以及设置在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二面板插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在墙面标准接线底盒之中留足绕线空间,剩余空间通过空间错位方式以及模块化方式完成灯控线的继电控制电连接并完全容纳面板背部的多路继电器以及控制电路,电盒可以较小体积直接输出交流电至电气终端使用,也可以以较小体积实现多路照明的远程智能控制下的交流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智能开关面板,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


技术介绍

1、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具越来越得到普及和使用,比如智能门锁或者电动窗帘或者智能家电等。

2、现有技术中,为了使用智能家具需要用到智能或者场景开关转换器,同时为了使用智能终端,比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需要提供不同的电源,比如交流电源输出或者usb直流电压输出。因此,家庭使用的常规四孔或者五孔插座已无法满足更智能和更多样化的用电转换需求。

3、现有的智能或者场景开关转换器一般是在墙面的标准市电插座上凸伸墙面插接多路分路的转接板,同时在转接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伸插接智能开关面板以及多口usb面板。

4、建筑标准使用的86型接线暗盒标准尺寸为86*86*32毫米。现有的基于86型接线暗盒安装的常规插座,面板一般为五孔或者四孔输出并由螺丝固定在墙体中暗装的86型接线暗盒中,由于采用暗装式显得美观大方,作为建筑材料标准一直广泛采用。在物联网或者远程控制或者直流多口输出场景中,插接常规的分路转接板需要占用墙面标准接线底盒较大空间,且需要在分路转接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出墙面插接各种智能面板。以上常规的分路转接板以及各种智能面板的重叠插接方式使得智能转换装置整体凸出墙面较高,影响室内装饰美观。并且,多层叠加插接方式,面板的插脚除了建立电连接以外还需要实现自身的机械连接,在插接不稳或者意外碰撞时容易掉落,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具使用而言,电连接稳定性较差,影响整体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为解决传统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墙面标准接线底盒之中留足绕线空间,剩余空间通过空间错位方式以及模块化方式完成灯控线的继电控制电连接并完全容纳面板背部的多路继电器以及控制电路,电盒可以较小体积直接输出交流电至电气终端使用,也可以以较小体积实现多路照明的远程智能控制下的交流输出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

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包括盒体、转接模块以及电力输出模块,该盒体包括底壁,该底壁在横向的平面范围内设置多个模块区域,该盒体从每个模块区域沿着纵向在该盒体中形成多个分区空间,该转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模块区域并连接市电线路的输入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一面板插接端,该电力输出模块包括设置在另一模块区域并连接灯控线的输出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二面板插接端,该第一面板插接端以及第二面板插接端上开设具有设定排布方式的插孔。

3、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该输入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该输出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该设定排布方式包括横向排布、纵向排布、斜向排布以及错落排布。

4、具体实施时,该输入端与该第一面板插接端由第一转接电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一模块区域内,该第一面板插接端安装在该第一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该输出端与该第二面板插接端由第二转接电路连接,该第二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另一模块区域内,该第二面板插接端安装在该第二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

5、其中,该输入端至少包括零线接口、火线接口、零线接触簧片以及火线接触簧片,该零线接口由零线锁紧件调节,该火线接口由火线锁紧件调节;该输出端至少包括第一火线接口以及第一火线簧片,该第一火线接口由第一输出锁紧件调节。

6、为了最小空间安装电路,该底壁在转接模块的分区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之间至少形成火线绝缘室(l)以及零线(n)绝缘室,该火线接触簧片设置在火线绝缘室内,该零线接触簧片设置在零线绝缘室内,该第一面板插接端包括安装在该第一隔板上第一插接盖板,该绝缘板上至少开设零线孔以及火线孔,该第一插接盖板上至少开设零线插口以及火线插口;该底壁在电力输出模块的分区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二隔板,该第二隔板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火线绝缘室(l),该第一火线簧片安装在该第二隔板形成的火线绝缘室内,该第二面板插接端包括安装在该第二隔板上的第二插接盖板,该第二插接盖板上至少开设一个火线插口。

7、进一步地,该第一插接盖板下方设置第一安全门机构,该第一安全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一安全门板,该第一安全门板上开设第一倾斜推门,该第一安全门板通过第一弹簧与该第一插接盖板抵接;该第二插接盖板下方设置第二安全门机构,该第二安全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二安全门板,该第二安全门板上开设第二倾斜推门,该第二安全门板通过第二弹簧与该第二插接盖板抵接。

8、为了可拆卸固定面板,该底壁延伸设置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连接第一边框,该第二侧壁连接第二边框,该第三侧壁连接第三边框,该第四侧壁连接第四边框,该电盒的第二边框上设置第一收容槽,该第二边框在该第一收容槽的壁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扣榫,该电盒的与该第二边框相对的第四边框上设置第二收容槽以及至少一第二扣榫。

9、为了与墙面标准接线底盒适配,该电盒的第一边框上设置第一固定台阶,与该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二边框上设置第二固定台阶,该第一固定台阶上开设第一沉孔,该第二固定台阶上开设第二沉孔,该第一沉孔以及第二沉孔为提供锁紧冗余度的跑道形沉孔,该第一沉孔与该第二沉孔之间的中心轴孔距范围为57-63毫米。

10、在其它实施例中,该输入端还包括地线接口以及地线接触簧片,该地线接口由地线锁紧件调节;该第一隔板之间还形成地线绝缘室(e),该地线接触簧片设置在地线绝缘室内,该绝缘板上进一步开设地线孔,该第一插接盖板上进一步开设地线插口。

11、在又一实施例中,该输入端还包括地线接口,该地线接口连接地线接触簧片,该地线接触簧片为从该底壁凸伸的外凸接地件或者为金属弹片或者为内凹接地件。

12、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在墙面标准接线底盒之中留足绕线空间剩余空间通过空间错位方式以及模块化方式,将单个转接模块的整体结构尽量全部内移集中在一个分区空间,将单个电力输出模块的整体结构内移集中在同一模块区域的分区空间中,在对应分区空间内设置转接电路、安全门结构以及插接结构。电盒剩余分区空间用于容纳与电盒配合使用的智能开关面板设置在背部继电器以及控制电路。在电盒中插接智能开关面板后,智能开关面板的表面正好贴合于电盒的边框也不凸出于墙面,功能丰富使用美观。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电盒可直接输出至电气终端,可以最小体积支持各种智能应用控制、物联网控制以及远程控制。

13、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以较小体积直接输出交流电至电气终端使用,也可以以较小体积实现智能控制下的交流电转接输出,实现多路照明灯的智能化和远程控制,并且可通过导电部件进行电力载波信号传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转接模块以及电力输出模块,所述盒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在横向的平面范围内设置多个模块区域,所述盒体从每个模块区域沿着纵向在所述盒体中形成多个分区空间,所述转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模块区域并连接市电线路的输入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一面板插接端,所述电力输出模块包括设置在另一模块区域并连接灯控线的输出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二面板插接端,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以及第二面板插接端上开设具有设定排布方式的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所述输出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所述设定排布方式包括横向排布、纵向排布、斜向排布以及错落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由第一转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一模块区域内,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面板插接端由第二转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另一模块区域内,所述第二面板插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至少包括零线接口、火线接口、零线接触簧片以及火线接触簧片,所述零线接口由零线锁紧件调节,所述火线接口由火线锁紧件调节;所述输出端至少包括第一火线接口以及第一火线簧片,所述第一火线接口由第一输出锁紧件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转接模块的分区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至少形成火线绝缘室(L)以及零线(N)绝缘室,所述火线接触簧片设置在火线绝缘室内,所述零线接触簧片设置在零线绝缘室内,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上第一插接盖板,所述绝缘板上至少开设零线孔以及火线孔,所述第一插接盖板上至少开设零线插口以及火线插口;所述底壁在电力输出模块的分区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至少形成一个火线绝缘室(L),所述第一火线簧片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形成的火线绝缘室内,所述第二面板插接端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隔板上的第二插接盖板,所述第二插接盖板上至少开设一个火线插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盖板下方设置第一安全门机构,所述第一安全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一安全门板,所述第一安全门板上开设第一倾斜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板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插接盖板抵接;所述第二插接盖板下方设置第二安全门机构,所述第二安全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第二安全门板,所述第二安全门板上开设第二倾斜推门,所述第二安全门板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插接盖板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延伸设置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第一边框,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第二边框,所述第三侧壁连接第三边框,所述第四侧壁连接第四边框,所述电盒的第二边框上设置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边框在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壁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扣榫,所述电盒的与所述第二边框相对的第四边框上设置第二收容槽以及至少一第二扣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盒的第一边框上设置第一固定台阶,与所述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二边框上设置第二固定台阶,所述第一固定台阶上开设第一沉孔,所述第二固定台阶上开设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以及第二沉孔为提供锁紧冗余度的跑道形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之间的中心轴孔距范围为57-6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还包括地线接口以及地线接触簧片,所述地线接口由地线锁紧件调节;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还形成地线绝缘室(E),所述地线接触簧片设置在地线绝缘室内,所述绝缘板上进一步开设地线孔,所述第一插接盖板上进一步开设地线插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还包括地线接口,所述地线接口连接地线接触簧片,所述地线接触簧片为从所述底壁凸伸的外凸接地件或者为金属弹片或者为内凹接地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转接模块以及电力输出模块,所述盒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在横向的平面范围内设置多个模块区域,所述盒体从每个模块区域沿着纵向在所述盒体中形成多个分区空间,所述转接模块包括设置在其中一模块区域并连接市电线路的输入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一面板插接端,所述电力输出模块包括设置在另一模块区域并连接灯控线的输出端以及设置在同一模块区域对应分区空间中的第二面板插接端,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以及第二面板插接端上开设具有设定排布方式的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所述输出端全部或者部分内缩至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中,所述设定排布方式包括横向排布、纵向排布、斜向排布以及错落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由第一转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一模块区域内,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面板插接端由第二转接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电路安装在底壁的另一模块区域内,所述第二面板插接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接电路上并不超过与同一模块区域对应的分区空间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至少包括零线接口、火线接口、零线接触簧片以及火线接触簧片,所述零线接口由零线锁紧件调节,所述火线接口由火线锁紧件调节;所述输出端至少包括第一火线接口以及第一火线簧片,所述第一火线接口由第一输出锁紧件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开关面板转接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转接模块的分区空间中设置多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至少形成火线绝缘室(l)以及零线(n)绝缘室,所述火线接触簧片设置在火线绝缘室内,所述零线接触簧片设置在零线绝缘室内,所述第一面板插接端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上第一插接盖板,所述绝缘板上至少开设零线孔以及火线孔,所述第一插接盖板上至少开设零线插口以及火线插口;所述底壁在电力输出模块的分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
申请(专利权)人:李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