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3042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洪涝逃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和球形舱,所述球形舱位于救生舱顶部中心处并与其连通,所述球形舱用于扩大救生舱内部空间,所述救生舱与球形舱均为透明材质;所述救生舱顶部端面靠近左侧处装配有防水拉链,所述球形舱侧壁上装配有充气机,所述救生舱内腔顶面安装有无线救生器;所述救生舱顶部靠近球形舱处设置有换气组件,所述球形舱顶部设置有透气组件,所述救生舱侧壁上设置有防撞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逃生人员在洪水中的安全性,避免逃生人员长时间浸入水中造成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被困人员的逃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洪涝逃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很多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在短时间内的降雨量超过地表水的承载能力,使水流无法快速排出,而引起的洪涝;洪涝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强降雨、山洪、河流暴涨等几部分;部分地区由于降水量快、排水慢,群众无法得到及时转移,就会出现部分群众被困的现象,若群众等待救援,此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错过最佳的逃生时间。

2、目前,在频发洪涝灾害地区或河道边都会配备有较多的救生装置,而救生装置一般为简易的救生圈、绳索、救生杆等,虽具备救生和逃生的效果,但是洪涝时的水流流速及水下环境无法确定,逃生人员在利用救生圈逃生时,很容易被水流冲散,而且逃生人员腿部始终浸入在水中,水流的浸泡及水下的复杂环境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降低了被困人员的逃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能够确保逃生人员在洪水中的安全性,避免逃生人员长时间浸入水中造成的安全隐患,有效提升被困人员的逃生率。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3、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和球形舱,所述球形舱位于救生舱顶部中心处并与其连通,所述球形舱用于扩大救生舱内部空间,所述救生舱与球形舱均为透明材质;

4、所述救生舱顶部端面靠近左侧处装配有防水拉链,所述球形舱侧壁上装配有充气机,所述救生舱内腔顶面安装有无线救生器;

5、所述救生舱顶部靠近球形舱处设置有换气组件,所述球形舱顶部设置有透气组件,所述救生舱侧壁上设置有防撞组件。

6、所述换气组件包括圆筒,所述圆筒贯穿救生舱,所述圆筒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底端贯穿圆筒延伸至救生舱内并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杆与圆筒活动连接,所述推杆侧壁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活塞和圆筒侧壁固定连接;

7、所述圆筒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气管,其中一个所述气管延伸至救生舱内,两个所述气管内壁均装配有单向阀。

8、所述透气组件包括固定在球形舱顶部的竖管,所述竖管贯穿球形舱,所述竖管底部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侧壁位于竖管内侧固定连接有封堵塞。

9、所述救生舱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截面为弧形,所述橡胶圈内侧填充有缓冲海绵,所述救生舱内壁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分隔垫,所述分隔垫外侧与救生舱内壁之间形成缓冲腔。

10、所述救生舱内腔底面对称活动连接有两个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相互靠近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扣,两侧所述卡扣相互匹配。

11、所述救生舱内壁上下对称固定装配有两个救生灯带,两个所述救生灯带均为环形分布。

12、所述分隔垫为环形设置,所述分隔垫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装配有密封塞。

13、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逃生人员先拉开防水拉链,并进入救生舱内,启动充气机,将救生舱充气使其扩张,同时打开密封塞,待气流填充满缓冲腔后,再闭合密封塞;

15、s2:逃生人员可平躺在救生舱内,并将两侧束缚带拉至腰部位置,利用卡扣进行固定;

16、s3:救生舱在漂流过程中,若救生舱内部氧气缺失或出现干瘪时,可再次启动充气机,将外界空气注入救生舱内,若充气机电量耗尽或遇水损坏时,可采用手动式换气组件注入空气;

17、s4:通过往复拉动推板可带动活塞在圆筒内运动,当活塞向下运动时,靠近圆筒上侧的气管内的单向阀打开,外界空气进入圆筒腔体内,当推动活塞时,上侧单向阀关闭,圆筒侧壁的气管内的单向阀打开,同时活塞压缩空气通过气管进入救生舱内;

18、s5:救生舱在漂流时若发生碰撞时,利用橡胶圈和缓冲海绵可抵消部分冲击力,冲击的同时救生舱外侧发生凹陷形变,通过缓冲腔内的压力,可快速使救生舱外侧复位;

19、s6:若在水流较为平稳的情况下,逃生人员可打开防水拉链,使球形舱干瘪,救生舱可作为皮艇使用,逃生人员也可借助外界工具进行划水移动。

20、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通过救生舱、球形舱、防水拉链和充气机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当救生舱不使用时,可将其内部空气排出,并处于折叠状态,方便收纳,当急需使用时,可利用充气机快速充气,而且逃生人员可根据洪水流速及其它因素选择全封闭漂浮或打开防水拉链以橡皮艇的形式漂浮,有效提升被困人员的逃生率,同时相对于现有中的逃生装置,本方案安全性更高。

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通过救生舱、球形舱和换气组件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当冲击器没电或发生损坏时,可利用换气组件向救生舱内注入空气,一方面能维持救生舱内逃生人员所需氧气,另一方面保持救生舱内部压力,避免出现干瘪的现象,同时还能消除救生舱内因温差变化产生的雾气,防止影响逃生人员观察视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1)和球形舱(2),所述球形舱(2)位于救生舱(1)顶部中心处并与其连通,所述球形舱(2)用于扩大救生舱(1)内部空间,所述救生舱(1)与球形舱(2)均为透明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包括固定在球形舱(2)顶部的竖管(13),所述竖管(13)贯穿球形舱(2),所述竖管(13)底部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5),所述密封盖(15)侧壁位于竖管(13)内侧固定连接有封堵塞(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6),所述橡胶圈(16)截面为弧形,所述橡胶圈(16)内侧填充有缓冲海绵(17),所述救生舱(1)内壁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分隔垫(18),所述分隔垫(18)外侧与救生舱(1)内壁之间形成缓冲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1)内腔底面对称活动连接有两个束缚带(19),所述束缚带(19)相互靠近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扣(20),两侧所述卡扣(20)相互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1)内壁上下对称固定装配有两个救生灯带(21),两个所述救生灯带(21)均为环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管(11)分别位于圆筒(6)顶部端面和侧壁靠近顶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垫(18)为环形设置,所述分隔垫(18)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装配有密封塞(22)。

8.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舱(1)和球形舱(2),所述球形舱(2)位于救生舱(1)顶部中心处并与其连通,所述球形舱(2)用于扩大救生舱(1)内部空间,所述救生舱(1)与球形舱(2)均为透明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包括固定在球形舱(2)顶部的竖管(13),所述竖管(13)贯穿球形舱(2),所述竖管(13)底部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5),所述密封盖(15)侧壁位于竖管(13)内侧固定连接有封堵塞(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洪涝载人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圈(16),所述橡胶圈(16)截面为弧形,所述橡胶圈(16)内侧填充有缓冲海绵(17),所述救生舱(1)内壁靠近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分隔垫(18),所述分隔垫(18)外侧与救生舱(1)内壁之间形成缓冲腔。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功波高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