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301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包括储热模块、循环换热模块、缓存补水模块和氮气充装模块,所述储热模块包括若干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均与氮气充装模块连通,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通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循环管a和循环管b,所述循环管a上设有循环驱动泵组,所述循环驱动泵组后方的循环管a与每个储热罐之间均通过阀门a连通,相邻两个阀门a之间的循环管a上均设有阀门b,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没有热量损失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系统压力波动,以及可避免定压介质(如氮气)的损耗造成资源浪费,对高热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规模、大容量、热储能的,特别是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耗中,一半以上为热能,储热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储存周期长、成本低等优点,储热成本可以做到储电成本的1/10甚至更低,相比其它储能技术,储热更适合大规模储能的需求,可成为提高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以水作为蓄热介质的常规大规模储热技术,由于水在吸热升温及放热降温时,体积会变化。蓄热介质的体积变化会引起系统的压力波动,对系统的储热放热稳定性、容器的压力疲劳具有不利影响,会降低系统储放热效率和压力容器使用寿命,以及定压介质(如氮气)的损耗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热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能够在没有热量损失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系统压力波动,以及可避免定压介质(如氮气)的损耗造成资源浪费,对高热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包括储热模块、循环换热模块、缓存补水模块和氮气充装模块,所述储热模块包括若干储热罐,所述储热罐均与氮气充装模块连通,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侧通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循环管a和循环管b,所述循环管a上设有循环驱动泵组,所述循环驱动泵组后方的循环管a与每个储热罐之间均通过阀门a连通,相邻两个阀门a之间的循环管a上均设有阀门b,所述循环管b与每个储热罐之间均通过阀门c连通,相邻两个阀门c之间的循环管b上均设有阀门d,所述缓存补水模块包括缓存罐,所述缓存罐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阀门g,所述阀门g前方的补水管与每个储热罐之间均通过阀门e连通,所述缓存罐通过回水管与循环驱动泵组前方的循环管a连通,所述回水管上设有阀门f。

3、作为优选,还包括法兰口a、法兰口b、法兰口c和法兰口d,所述法兰口a和法兰口b均通过阀门j与换热器的另一侧通道的一端口连通,所述法兰口c和法兰口d均通过阀门j与换热器的另一侧通道的另一端口连通。

4、作为优选,所述氮气充装模块包括充氮气管,所述充氮气管上设有充氮气口,所述充氮气管与每个储热罐之间均通过阀门h连通。

5、作为优选,所述缓存罐通过阀门i与软化水供水管连通。

6、作为优选,所述阀门g后方的补水管上设有阀门k,所述回水管与阀门g和阀门k之间的补水管连通。

7、作为优选,所述缓存罐通过依次连通的补水驱动泵组、调节阀b和阀门l与阀门f后方的回水管连通,所述阀门f后方的回水管上设有调节阀a。

8、作为优选,所述补水驱动泵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补水泵,所述补水泵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a。

9、作为优选,所述阀门均为电动阀门。

10、作为优选,所述储热罐上均设有压力变送器。

11、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驱动泵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b。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存补水模块,可主动稳定系统压力,在储热阶段将部分体积水释放到缓存罐中,释放水的体积量与系统储热升温后体积增加量一致。放热阶段,将部分体积水从缓存罐补充至低温水球罐中,补充水体积量与系统放热降温后体积减少量一致。释放水与补充水速率可调,完全适配储放热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没有热量损失的前提下,可有效抑制系统压力波动,以及可避免定压介质(如氮气)的损耗造成资源浪费,对高热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模块(1)、循环换热模块(2)、缓存补水模块(3)和氮气充装模块(4),所述储热模块(1)包括若干储热罐(11),所述储热罐(11)均与氮气充装模块(4)连通,所述循环换热模块(2)包括换热器(21),所述换热器(21)的一侧通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循环管a(22)和循环管b(23),所述循环管a(22)上设有循环驱动泵组(24),所述循环驱动泵组(24)后方的循环管a(22)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a(212)连通,相邻两个阀门a(212)之间的循环管a(22)上均设有阀门b(213),所述循环管b(23)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c(25)连通,相邻两个阀门c(25)之间的循环管b(23)上均设有阀门d(26),所述缓存补水模块(3)包括缓存罐(31),所述缓存罐(3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补水管(32),所述补水管(32)上设有阀门g(35),所述阀门g(35)前方的补水管(32)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e(33)连通,所述缓存罐(31)通过回水管(34)与循环驱动泵组(24)前方的循环管a(22)连通,所述回水管(34)上设有阀门f(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换热模块(2)还包括法兰口a(27)、法兰口b(28)、法兰口c(29)和法兰口d(210),所述法兰口a(27)和法兰口b(28)均通过阀门j(211)与换热器(21)的另一侧通道的一端口连通,所述法兰口c(29)和法兰口d(210)均通过阀门j(211)与换热器(21)的另一侧通道的另一端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充装模块(4)包括充氮气管(41),所述充氮气管(41)上设有充氮气口(42),所述充氮气管(41)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h(43)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罐(31)通过阀门i(36)与软化水供水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g(35)后方的补水管(32)上设有阀门k(37),所述回水管(34)与阀门g(35)和阀门k(37)之间的补水管(32)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罐(31)通过依次连通的补水驱动泵组(38)、调节阀b(6)和阀门L(39)与阀门f(310)后方的回水管(34)连通,所述阀门f(310)后方的回水管(34)上设有调节阀a(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驱动泵组(38)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补水泵(381),所述补水泵(381)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a(38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均为电动阀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罐(11)上均设有压力变送器(12)。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驱动泵组(24)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水泵(241),所述循环水泵(241)的两端均设有截止阀b(24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热模块(1)、循环换热模块(2)、缓存补水模块(3)和氮气充装模块(4),所述储热模块(1)包括若干储热罐(11),所述储热罐(11)均与氮气充装模块(4)连通,所述循环换热模块(2)包括换热器(21),所述换热器(21)的一侧通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循环管a(22)和循环管b(23),所述循环管a(22)上设有循环驱动泵组(24),所述循环驱动泵组(24)后方的循环管a(22)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a(212)连通,相邻两个阀门a(212)之间的循环管a(22)上均设有阀门b(213),所述循环管b(23)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c(25)连通,相邻两个阀门c(25)之间的循环管b(23)上均设有阀门d(26),所述缓存补水模块(3)包括缓存罐(31),所述缓存罐(3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补水管(32),所述补水管(32)上设有阀门g(35),所述阀门g(35)前方的补水管(32)与每个储热罐(11)之间均通过阀门e(33)连通,所述缓存罐(31)通过回水管(34)与循环驱动泵组(24)前方的循环管a(22)连通,所述回水管(34)上设有阀门f(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压隔热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换热模块(2)还包括法兰口a(27)、法兰口b(28)、法兰口c(29)和法兰口d(210),所述法兰口a(27)和法兰口b(28)均通过阀门j(211)与换热器(21)的另一侧通道的一端口连通,所述法兰口c(29)和法兰口d(210)均通过阀门j(211)与换热器(21)的另一侧通道的另一端口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田津胡锐楼宇王中红梁仁泉张琦盛新黄新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