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干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干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99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肽库筛选获得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修复多肽,所述多肽经鉴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特性。该多肽与干细胞外泌体联合给药能够显著的提高皮肤光损伤的治疗效果,能够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药品或者化妆品,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物领域,具体的涉及干细胞外泌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创面修复不仅存在愈合与否及愈合时间长短的问题,创面愈合后对机体功能和美观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关注。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已深入至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

2、创伤大致分为炎症反应期、增殖期和重塑期三个阶段,一旦组织损伤,愈合的启动阶段即开始,创面愈合首先表现为局部炎症改变。炎症期中,由血小板释放出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作为炎症细胞的趋化剂而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向伤口移动。细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组织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通过细胞的迁移、分化、增殖而实现缺损组织的修复,增生期中,成纤维细胞分泌igf-1、bfgf、tgf-β、pdgf和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内皮细胞合成bfgf和pdgf;角化细胞合成tgf-β、tgf-α和角化细胞来源的自分泌因子(kaf)。这些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殖、细胞间基质蛋白合成和血管生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伤愈合通过伤口收缩、再生上皮覆盖或瘢痕形成而实现,组织重建过程涉及到许多生长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创面修复早期重要的参与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跑、粒细胞、巨噬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浸润生长、增殖,不断的合成、分泌胶原,并通过胶原酶对胶原结构进行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面愈合的快慢与质量。

3、但是由于细胞因子种类多,成本高昂,通过添加细胞因子来治疗创面修复并不是较好的治疗方式。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被广泛应用于转化医学领域,但目前干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所发挥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旁分泌作用而实现的,而不是其在损伤部位的增殖和分化同时,干细胞移植始终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如移植细胞引起血管栓塞、干细胞遗传物质变异、促进肿瘤转移以及致瘤致畸等问题。而外泌体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旁分泌因子,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在干细胞修复损伤组织和组织再生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4、近年来研究发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o)内含的wnt4可以提高p-连环链蛋白的转位和活力,从而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和血管新生。hucmsc-exo在皮肤缺损小鼠模型中可减少瘢痕形成和肌成纤维细胞的积累。这些功能主要是依赖于hucmsc-exo包含的micrornas,通过高通量rna测序和功能分析,证明了hucmsc-exo富含一组micrornas(mir-21,mir-23a,mir-125b和mir-145),通过抑制tgf-p2/smad2信号通路抑制a-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股原过量沉积,从而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进而阻止了瘢痕的形成。研究还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ascs-exo)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股原蛋白合成,并促进细胞周期蛋白1、n-钙黏蛋白、i型股原、iii型股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从而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进一步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囊泡(asc-mvs)通过传递mir-31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生成。其中的一个抗血管生成基因hif-1,被认定是mir-31在血管内皮细胞的革巴向基因。研究表明,ascs-exo能够传输mir-125a到内皮细胞,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剂dll4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尖端细胞的形成,调节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作用。

5、在创面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中,fb和肌成纤维细胞(mfb)是纤维化主要的效应细胞,参与胶原合成、分泌。adsc外泌体对fb不仅有同样的调控作用,还可以在损伤初期对fb起到保护作用。本课题组的研究显示,adsc外泌体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fb增殖和迁移,增加胶原沉积,加速创面愈合,同时还可以减轻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形成。通过应用adsc条件培养基预处理fb可以明显减轻辐照造成的细胞老化。adsc外泌体可以增强鼓膜基质纤维fb活性,进而加速鼓膜损伤患者的修复。研究显示,当adsc外泌体中包含了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物1以及其他可能刺激fb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因子时,可以通过促进fb迁移促进缺血创面的愈合。在对小鼠皮肤缺损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提高胶原蛋白/胶原蛋白i、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3/转化生长因子-1的比值,从而减少瘢痕形成。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内包含的一些mir如mir-1、mir-3a、mir-125b和mir-145,能阻断转化生长因子/细胞信号传导分子2通路,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过度纤维化,从而减少瘢痕形成。此外,实验证明,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晚期可以抑制胶原的合成而减轻瘢痕。

6、但是目前,采用外泌体治疗皮肤损伤修复的研究还不够多,特别是与其他药物组合使用来治疗皮肤损伤的方法还不够多,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氧化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活性多肽。

2、所述的多肽是通过噬菌体随机12肽库针对人成纤维细胞抗氧化特性进行初步筛选得到了13个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好的抗氧化特性较好的初选多肽,随后采用人永生化上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抗氧化应激损伤修复状况进行复筛,得到了抗氧化特性最好的多肽anti-o-p3,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3、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抗氧化损伤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

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抗衰老抗氧化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

5、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干细胞外泌体用于治疗皮肤损伤。

6、具体的,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抗衰老抗氧化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干细胞外泌体。

7、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抗衰老抗氧化损伤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药物制剂除以前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外,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载体为选自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抛射剂、增溶剂、助溶剂、乳化剂、着色剂、粘合剂、崩解剂、填充剂、润滑剂、润湿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助流剂、矫味剂、防腐剂、助悬剂、包衣材料、芳香剂、抗粘合剂、整合剂、渗透促进剂、ph值调节剂、缓冲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发泡剂、消泡剂、增稠剂、包合剂、保湿剂、吸收剂、稀释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助滤剂、释放阻滞剂、高分子骨架材料和成膜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由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氧化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活性多肽,其命名为anti-O-P3,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用于皮肤抗氧化促进伤口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

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抗氧化促进伤口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组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抗氧化促进伤口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5.一种用于皮肤抗氧化的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anti-O-P3多肽。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皮肤抗氧化的化妆品中的用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化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活性多肽,其命名为anti-o-p3,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一种用于皮肤抗氧化促进伤口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

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抗氧化促进伤口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特性多肽anti-o-p3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王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