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运行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容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频繁无序充电行为对配电网的影响愈加显著。同时,在配电网层面,配电网从纯无源的受端系统逐渐转变为含分布式电源的有源系统,进一步利用配电网“源”和电动汽车“荷”的灵活性特点,从传统的“源随荷动”的互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源荷互动”的模型。通过源-荷互动形式可以改善配网的负荷不均衡,优化负荷曲线。为了对电网侧灵活性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引入配电系统运营商,主要职责包括调度所辖配电区域内的分布式电源,并发布充电电价信号激励电动汽车车主自发响应,引导充电负荷合理分布,最大化供需双方利益,以及提高配电系统整体运行安全性。
2、目前,配电网的传统“源随荷动”的互动模式逐渐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从而降低了配电网的安全性和负荷时空分布均衡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相关参数,包括:分布式电源数量、分布式电源的单位发电成本、道路通行时间、道路路段的车流量、充电站的车流量、充电排队时间、充电站的充电电价、各时段配电网节点的基础负荷数据和各路段最大承受容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相关参数,利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双层调控模型,获取电动汽车的时空充电电价,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时段配电网节点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相关参数,包括:分布式电源数量、分布式电源的单位发电成本、道路通行时间、道路路段的车流量、充电站的车流量、充电排队时间、充电站的充电电价、各时段配电网节点的基础负荷数据和各路段最大承受容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相关参数,利用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双层调控模型,获取电动汽车的时空充电电价,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各时段配电网节点的基础负荷数据和各时段配电网节点的基础负荷数据,对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双层调控模型的上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优化调度结果和最优的各时段的线路潮流,包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配电网优化调度结果和所述各时段的线路潮流,计算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时空充电电价,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时空充电电价,确定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响应量,包括: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响应量,对预先构建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双层调控模型求解,得到响应充电电价后的各充电站的充电功率,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道路路段的车流量和所述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响应量的关系的表达式,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双层调控模型的上层模型为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所述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配电网的供需平衡约束、分布式电源出力约束、线路直流潮流约束、线路潮流极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王若晗,李涛永,李静,蒋林洳,张元星,赵轩,王苾钰,李斌,刁晓虹,陈云龙,李康,刘昳娟,王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