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震,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1、统计表明,风灾是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发生频率高,次生灾害大,影响广,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而且也是台风经常登陆的地区,由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2、通常,在门窗都关闭的情况下,房屋基本上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孔隙率非常小)。在强台风影响期间,室外的气压变化较大,在房屋密闭情况下室内的气压滞后于室外气压的变化,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水平作用于建筑物墙体上。同时,在强台风的作用下,墙面上的风荷载也非常大,对侧墙的作用非常大。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629043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用减震装置,包括受力机构、活塞杆、缓冲杆、连接座和活塞,受力机构嵌固在连接座内部,缓冲杆焊接在受力机构侧面,活塞杆贯穿于活塞内部,活塞嵌固在缓冲杆内部。在墙体震动时,受力机构的受力板通过挤压环向弧形板挤压,弧形板通过压缩机构的活动进行缓冲,从而使橡胶板受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钢制预埋件(1)、两个阻尼组件(3)、一个横梁钢制预埋件(4)、两个驱动组件(5)和一个识别组件(6),两个所述底钢制预埋件(1)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斜下方,各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分别通过支撑组件(2)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相连;两个所述阻尼组件(3)分别位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左右两侧,其中各所述阻尼组件(3)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接组件(7),各所述阻尼组件(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组件(8)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各所述阻尼组件(3)均包括阻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底钢制预埋件(1)、两个阻尼组件(3)、一个横梁钢制预埋件(4)、两个驱动组件(5)和一个识别组件(6),两个所述底钢制预埋件(1)对称的设置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斜下方,各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分别通过支撑组件(2)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相连;两个所述阻尼组件(3)分别位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左右两侧,其中各所述阻尼组件(3)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接组件(7),各所述阻尼组件(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组件(8)与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的左右两侧对应连接;各所述阻尼组件(3)均包括阻尼筒(301)以及设置在所述阻尼筒(301)内部的分割板(302),所述分割板(302)上设有阻尼液流动通道(303);所述识别组件(6)分别与各所述驱动组件(5)电性连接,所述识别组件(6)用于识别建筑的振动幅度,各所述驱动组件(5)用于根据振动幅度大小来对应调节各所述阻尼液流动通道(303)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3)还包括活塞板(304)、皮碗(305)和阻尼杆(306),所述活塞板(304)设置于所述阻尼筒(301)内,所述皮碗(305)套设在所述活塞板(304)的外周面上,所述阻尼杆(306)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板(304)相连,所述阻尼杆(30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阻尼筒(3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组件(7)相连,所述阻尼筒(3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组件(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筒(301)的外侧壁上对应所述分割板(302)的位置处固设有插入筒(307),所述插入筒(307)的一端与所述阻尼筒(30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筒(307)的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沿所述插入筒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螺纹柱(504)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螺纹柱(50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条之间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组件(6)包括加速度传感器(601)和控制器(602),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1)和所述控制器(602)分别安装在所述横梁钢制预埋件(4)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601)与所述控制器(60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602)与所述伺服电机(50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构建抗风减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钢制预埋件(1)包括第一焊接钢板(101)、水平钢板(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辉林,徐港,王瑞,陶厚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