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检测,尤其是一种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能够有效的控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水分的调节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水分不足会导致作物枯萎甚至死亡,而水分过多也会导致土壤缺氧和根系腐烂等问题。适宜的温度也是保障作物健康的关键因素,温度过高会导致土壤干旱,水分过度蒸发,温度过低也会让作物冻死。因此,监测农作物的水分和温度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中的精确灌溉和调温,从而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
2、现有技术在水分和温度监测方面主要针对大棚等环境设施的温湿度监控,通过定点的环境温湿度反馈整体大棚作物的温湿度,从而进行灌溉和调温,这样得到的数据准确性与实际作物的含水量和温度会有较大偏差。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对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包括作物含水量和实际温度,进行精准测量。因此,对植物茎秆含水量和温度的实时监测则至关重要。茎秆传感器作为专门针对植物茎秆生长状况进行监测的一类传感器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目前针对个体植株的茎秆含水量传感器往往是入侵式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贴附在茎秆两侧的用于反映茎秆含水量的变化量的两个柔性电极,两个柔性电极的输出端均与电容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容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C机有线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蓝牙模块与手机无线连接,电池模块分别向电容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蓝牙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柔性电极包括第一柔性电极和第二柔性电极,二者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包括膜电极,膜电极为长方形的薄膜状,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贴附在茎秆两侧的用于反映茎秆含水量的变化量的两个柔性电极,两个柔性电极的输出端均与电容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容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pc机有线连接,数据处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通过蓝牙模块与手机无线连接,电池模块分别向电容测量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蓝牙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柔性电极包括第一柔性电极和第二柔性电极,二者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柔性电极包括膜电极,膜电极为长方形的薄膜状,膜电极的侧面设置用于消除薄膜表面电势的银电极,膜电极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涂敷导热硅脂,导热硅脂的一侧上边沿处粘贴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与用于传输热敏电阻读取的温度数据的银导线的一端相连,混合导线的一端分别与银导线、银电极相连,混合导线的另一端作为第一柔性电极的输出端与电容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频域法的非入侵式多功能茎秆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测量模块包括谐振电路驱动器、参考电容c0、参考电感l0和用于测量谐振频率f的数字测频模块,所述参考电容c0跨接在谐振电路驱动器的输入端上,参考电感l0与参考电容c0并联,参考电感l0的两端接两个柔性电极的输出端,参考电容c0、参考电感l0与两个柔性电极组成谐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勤雯,王儒敬,陈翔宇,常永嘉,曹巧,刘洋,王大朋,陈江宁,张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